中國名人的美食典故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中國名人的美食典故

孫中山的四物湯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黃藥方,方用當歸、川芎、芍葯、生地四味藥組成。而孫中山的「四物湯」並不是由上述四味藥組成。他是集四種素食之精華而成,即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這四種食物。孫中山先生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他不僅擅長西醫,而且對中醫學及飲食營養等都有研究。孫中山先生的「四物湯」,就是他對飲食營養研究的成果。此「四物湯」中的黃花菜又名金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纖維素和鐵。它具有利水、涼血等功效,可以主水腫、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補脾、通便。木耳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它具有養血、活血、收斂等作用,對於血立痔瘡、產後虛弱、崩漏、帶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

木耳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物質。豆腐與豆芽是我國發明的豆製品,具有價廉物美、營養豐富的特點。它們不僅完全保留了黃豆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份,而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優點。素食對健康長壽的意義是眾所周知的,而孫中山先生之「四物湯」又稱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

東坡三十二味

東坡鳊魚

東坡喜食鳊魚,曾有詩贊其味美。詩曰:「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鳊魚亦名縮項魴),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輟筋涕縱橫。」他一到黃州,就對這裡的鳊魚產生了興趣,常與潘生(大臨)等垂釣江上,釣鳊野炊。當時如何烹製,現已無法知道,按現今黃州的傳統作法,用這種鳊魚紅燒、清蒸、油燜都可以,而且都味道鮮美。

清蒸

原料:

鮮鳊魚一尾(約重1000克),熟火腿,水發,淨冬筍,雞油,豬油,雞湯,味精,紹酒,精鹽,胡椒粉,蔥結,姜塊。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兩面剞花,撒上精鹽,盛入盤中。香菇(去蒂洗淨)和熟火腿切成薄片,互相間隔著擺在魚上面。冬筍切成柏葉形薄片,鑲在魚的兩邊,加蔥、姜(柏松)和紹酒。

(2)鐵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熟,泌入蒸魚的湯汁,下雞湯燒沸,加入味精、雞油,起鍋,澆在魚上面,撒上胡椒粉即成。

油燜

原料:

鮮鳊魚一尾,豬肥膘肉,水發玉蘭片,豬油,芝麻油,味精,白糖,紹酒,醬油,紅辣椒,精鹽,小蔥,薑末。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身兩面剞斜十字刀紋(每面剞五、六刀),用醬油抹魚身,醃漬五分鐘。豬肥膘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都切成一寸長的粗絲。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至八成熟,將魚下鍋,用勺撥動翻面,待魚兩面炸成淡黃色時撈出。

(3)原炒鍋倒去余油後置旺火上,放入肥膘肉、紅辣椒、小蔥、玉蘭片,炒兩分鐘,至蔥散發出香味時,再將魚下鍋,加入紹酒、薑末、醬油、白糖、味精、精鹽、清水、燜燒三分鐘,待魚汁漸濃,即移置微火上,加蓋燜八分鐘至魚已透味、湯汁濃稠時,再端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繼續燜二分鐘,起鍋盛盤即成。

此菜淡色有光澤,皮酥滑,肉肥嫩,汁稠濃,味鮮美,鹹甜中略帶辣味。

紅燒

原料:

鮮鳊魚,水發玉蘭片,熟豬油,芝麻油,味精,白糖,濕澱粉,紹酒,醬油,蔥花,薑末。

製法:

(1)將魚去鱗、鰓,剖去內臟洗淨,在魚身兩面剞斜十字刀紋(每面剞五、六刀)。玉蘭片切成薄片。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熱,把魚下鍋兩面煎黃,加入紹酒、薑末、醬油、精鹽、蔥段、玉蘭片、清水等一起烹燒。

待湯汁燒沸後,移至中火上燒十分鐘至魚透味,再端鍋置旺火上,繼續燒至三分鐘,直到湯汁稠濃,即將魚起鍋,盛入盤內。

(3)將原炒鍋連湯汁置旺火上,下味精、白糖,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放入熟豬油,起鍋,澆在魚面上即成。

此菜色澤金黃,脂肪肥厚,肉質細糯,油潤爽滑,味道異常鮮美。

■東坡蒸豬頭

東坡《仇池筆記》載有煮豬頭頌:「淨洗鍋,淺著水,深壓柴頭莫教起。黃豕賤如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有時自家打一碗,自飽自知君莫管。」其中,還介紹了這樣一段故事:「王中令(即王金斌,後唐時太正人,宋初官拜安國軍節度,死後加封中書令),既平蜀,饑甚,入一村寺,主僧醉,甚箕踞(坐態不正,狂傲異常),公欲斬之,僧應對不懼,公奇之,公求蔬食,雲有肉無蔬,愧蒸豬頭,甚美,公喜,問『止能飲酒食肉耶,尚有他技也(有無別的本事)』?僧言能詩,公令賦蒸豚,立成云:『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有藥的野嫩草)。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薦(金盤中陳列的蔬菜和看果),香軟真堪玉箸挑(用筷子一戳就爛)。若把膻根來比並,膻根自合吃籐條』。公大喜,與紫衣師號。」

這裡是說,把豬頭洗淨刮光,去骨,以鹽、姜等調料抹其四周,用芭蕉葉子裹住,入籠猛火蒸一、二小時,待熟後再用杏子醬淋一淋就可以吃了。

蒸豬頭的方法在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上也介紹過:「取生豬頭,去其骨。煮一沸,刀細切,水中治之。以清酒、鹽、肉蒸。皆口調和(調味適當)。熟以乾薑、椒著上食之。」這與東坡介紹的方法是有些相同的。

現今黃州有醬汁豬頭肉,其作法與前說略同。

原料:豬頭一隻,淨重3000克,紹酒5.5克,精鹽0.5克,冰糖屑150克,白糖250克,糖適量,蔥結50克,薑片、八角、紅曲粉適量。

製法:將豬頭放清水中,鑷去毛,刮洗乾淨。豬面朝下放砧板上,在後腦中間劈開,挖出豬腦,剔去骨頭,割下耳,去掉豬眼圈、淋巴肉、嘴唇、耳圈、鼻子。豬臉切成兩塊,下巴切成三塊,再放入大鍋內,舀入開水(淹沒為度),用旺火燒沸幾分鐘,撇去浮沫。放入竹算墊底後,先將豬耳、嘴唇、鼻子,放在下面,然後把肉塊(皮朝上)排放在竹算上面。再加紹酒、蔥結、薑片、八角,蓋上鍋蓋,用中火燒約一小時後,加入糖色、紅曲粉,再蓋上鍋蓋,燒五分鐘,用小火燜至酥爛(約兩小時),加冰糖屑、白糖,待滷汁收稠時,鍋離火口,取出醬汁肉,皮朝上放在瓷盤中。食時切片後澆上滷汁即成(多餘的滷汁留作下次用)。

註: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白糖50克,清水50克燒沸後,用鐵勺不斷攪動一、二分鐘,待水分炒至干時,移至微火上繼續攪動,下至呈紅黑色,見冒青煙時,倒入100克沸水,攪勻後起鍋即成糖色。

■東坡春鳩膾

《東坡集》載曰:「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東坡謫居黃州期間,在城東開荒種地,於瓦礫中發現了他在家鄉愛吃的芹菜。這芹菜,就是蘄菜。鄂東各地都有這種菜,蘄春的「蘄」本為芹菜,因以「蘄」(芹)名縣。東坡就把他家鄉特有的春鳩膾的作法揀了起來。這就是取斑鳩胸肌肉,切成絲入豬油鍋,用旺火炒至半熟,再用芹菜段,加鹽,下醬油拌炒。如此便是「春鳩膾」。

原料:

斑鳩胸脯肉,嫩芹菜,雞蛋清,白糖,濕澱粉,紹酒,豬油,胡椒粉,味精,精鹽,蔥花,薑末。

製法:

1選用初春斑鳩胸脯肉放入清水盆中漂去血液、洗淨,用刀背將肉拍松,切絲盛缽,下紹酒、精鹽稍漬,以濕澱粉、雞蛋清拌勻。芹菜洗淨切成絲。

2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鳩肉炒散,呈乳白色時,倒入漏網濾去油。

3原炒鍋內留油50克,置旺火上燒熱,下芹菜絲稍炒散發出香味時,再放入鳩肉合炒,加薑末、白糖、味精、胡椒粉、蔥花、滑炒兩分鐘,起鍋盛盤即成。

此道菜芹菜清香,鳩肉鮮嫩,是上乘野味佳品。

天下第一菜

江蘇名菜,即蝦仁鍋巴。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曾在無錫城內微服私訪。一天,時已過午,乾隆走進一家飯店,催促要飯要菜,店主見來者氣宇非凡,但飯菜已賣完,急取制下的鍋巴在滾油中炸酥,配以蝦仁、熟雞絲、高湯製成的濃汁,一併送上餐桌,店主將濃汁澆在鍋巴上,只是盤內立刻發出「嘶啦」的響聲,同時冒出一縷白煙,香味撲鼻。乾隆皇帝飢不擇食,吃起來頓覺鮮味異常,香酥可口,當即讚歎到:此菜可謂「天下第一菜」啊!從此蝦仁鍋巴身價百倍,盛名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該菜系選用薄而均勻的鍋巴,用油炸至金黃酥脆,再趁熱澆上用蝦仁、 雞絲磨菇、番茄醬及各種調料熬製而成的鮮滷汁即可。具有滷汁鮮紅、鍋巴金黃、酥松香脆、酸甜鹹鮮合一等特點,是名揚中外的江蘇傳統風味佳餚。

慈禧太后·百餃園·水餃吉尼斯

餃子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俗美食,象徵著團圓、喜慶。自古以來,民間就有一系列吃餃子的習俗,像除夕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入伏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還有好吃不如餃子……在中國有關餃子的記載最早在漢代。60年代中國新疆的一座唐代墓葬中,曾挖掘出一隻木碗,碗裡盛著保存完整的餃子,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餃子。

如今,代代相傳的餃子大放異彩,以擁有餃子品種最多的「天津百餃園」,打破世界紀錄,榮獲了「世界水餃品種之最」獎牌。據悉在天津,世界吉尼斯紀錄有很多,但餐飲界打破世界吉尼斯紀錄還尚屬首例。

百餃園的229種水餃,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類、水產類、野菜類、保健類、海鮮類等,其中有酸辣鴨血、蝦仁芹菜、素三鮮、玉米面、山楂銀耳等品種,各個薄皮大餡,現包現煮。其中有一種玲瓏剔透,如小指肚大小的餃子格外突出,它形如珍珠,餡鮮味美,被譽為「太后火鍋」餃子。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慌忙出逃。路過天津楊村時,太后略感疲憊,隨即傳令在此歇腳。晚上,太后正在悶悶不樂觀賞京戲,突然感到腹中有點空,身體稍動了一下。細心的太監見狀,馬上心領神會地俯身問太后是不是用點膳,太后微微一點頭,太監趕緊張羅去了。

為了討太后歡喜,太監給御廚們下了一道菜單。命他們做一種太后從沒吃過的,可邊吃邊做的御膳。御廚們分頭忙碌,—會兒工夫,一盤用太后平時最愛吃的童子雞胸脯肉,加上作料調餡包好的餃子端了上來。只見那一粒粒杏核兒般大小的餃子,像顆顆散落的珍珠,星羅棋布,美不勝收。這時,太監在太后面前的條案上支起單風紫銅火鍋,小心翼翼地倒進提前熬好的雞鴨高湯,點燃下面的木炭。在夜幕下,燃燒的火焰不斷跳動,恰似盛開的朵朵菊花,因此又稱「菊花火鍋」。太后目睹此景頗為興奮,連連讚好,「太后火鍋」餃子由此而得名。

俗話說「餃子就酒、越吃越有」,百餃園在推出百餘種餃子同時,還送上了津、川、魯、粵、閩五大菜系的菜餚。京城百餃園外觀金瓦紅牆,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有一種中國古韻之美。古色古香的內部裝修,古玩、字畫眾多墨寶裝飾其中,身穿傳統服飾的服務員站立兩旁,古樂繞樑,明檔操作緊張有序。有人說,只有吃餃子,才能解決「眾口難調」。閒暇時分,讓身心倘佯在我國古文化的長河裡,去細細品味玲瓏剔透面皮兒中的五味內涵吧!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