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蓽茇散2
蓽茇散2 【來源】《醫宗金鑒》卷八十八。 【組成】蓽茇良姜細辛各3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漱口。 【主治】兩顴骨打傷,青腫堅硬疼痛,牙車緊急,嚼物
蓽茇丸1
蓽茇丸1 【來源】《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蓽茇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肉豆蔻各30克龍骨訶黎勒皮縮砂仁各15克 【用法】上八味,
蓽茇丸2
蓽茇丸2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組成】蓽茇胡椒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搗羅為末,化蠟為丸,如麻子大。每用1丸,納齲孔中。 【主治】牙齒疼痛。
萆薢分清散
萆薢分清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 【異名】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益智仁川萆解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每服9克,以水230
萆薢分清飲
萆薢分清飲 【來源】《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川萆薢6克黃柏(炒褐色)石菖蒲各15克茯苓白朮各3克蓮子心2.1克丹參車前子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熱利濕
萆薢化毒湯
萆薢化毒湯 【來源】《瘍科心得集》卷中。 【組成】萆薢歸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 【用法】水煎服。 【主治】濕熱癰瘍,氣血實者。
萆薢滲濕湯
萆薢滲濕湯 【來源】《瘍科心得集·補遺》。 【組成】萆薢苡仁黃柏赤苓丹皮澤瀉滑石通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濕熱下注之臁瘡。
萆薢湯
萆薢湯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川萆薢6刻苦參防風何首烏各15克威靈仙當歸白芷蒼朮胡麻石菖蒲黃柏各1.8克羌活川椒各1.2克龜版4.5克紅花1克甘草15克 【用
萆薢丸
萆薢丸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萆薢山芋牛膝(去苗,酒浸,焙乾)澤瀉各30克生干地黃(焙)75克白朮15克茵芋蠐螬(微炒)干漆(炒姬出)狗脊(去毛)車前子天雄(
萆薢飲
萆薢飲 【來源】《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萆薢9克文蛤粉(研細)石韋車前子茯苓各4.5克燈心20節蓮子肉石菖蒲黃柏各2.4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膏淋;並治諸淋
裨脾散
裨脾散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異名】建脾丸(《奇效良方》卷十三)。 【組成】附子(炮)30克蜀椒(汗)30克桂心60克赤石脂黃連人參乾薑茯苓大麥芽
辟寒救腹丹
辟寒救腹丹 【來源】《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白朮90克茯苓9克肉桂9克金銀花90克附子3克當歸60克蛇床子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腹生癰,漫腫堅硬疼痛,皮
辟寒湯
辟寒湯 【來源】《普濟方》卷二十三引《十便良方》。 【組成】茴香90克高良姜60克丁香7.5克甘草60克(挫)白鹽90克(同甘草炒)胡椒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3克,用沸
辟穢驅毒飲
辟穢驅毒飲 【來源】《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中。 【組成】西牛黃2.4克(研,沖)人中黃9克九節菖蒲1.5克靛葉4.5克忍冬蕊15克(鮮者蒸露亦可)野郁金3克 【用法】水煎服。 【
辟溫粉
辟溫粉 【來源】《外台秘要》卷四引《肘後方》。 【組成】川芎蒼朮白芷稿本零陵香各等分 【用法】上五味,搗篩為散。和米粉粉身.若欲多時,加藥增粉用之。 【主治】溫
碧天丹
碧天丹 【來源】《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銅青15克明礬12克五倍子3克白堊土3克海螵蛸3克薄荷葉1.5克 【用法】上六味,俱為末,用老薑汁攪和為丸,如圓眼核大。每次
碧霞丹1
碧霞丹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石綠(研九度,飛)300克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70個 【用法】後三味為末,入石綠拌勻,麵糊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1
碧霞丹2
碧霞丹2 【來源】《飼鶴亭集方》。 【組成】飛青黛硼砂人中白(鍛)玄明粉兒茶薄荷葉川連山豆根天蟲馬勃膽星金果欖各15克大梅片4.5克 【用法】上藥共研至無聲為度,瓷瓶
碧霞梃子
碧霞梃子 【來源】《活法機要》。 【組成】銅綠30克硇砂9克蟾酥3克 【用法】上為細末,軟米飯拌勻,捻作梃子,如粳米大小,用時納入瘡內,以藥膏外貼。或作散荊,粘附
碧雪
碧雪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芒消青黛石膏(鍛過,研,飛)寒水石(研,飛)樸消消石甘草馬牙消各等分 【用法】上藥先將甘草煎湯400毫升,去滓,入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