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放厥詞
【拼音】dàfàngjuéc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柳宗元與劉禹錫主張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他在官場上屢屢失意。但文學成就很高。散文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他死後,韓愈寫《祭柳子厚文》稱讚他:“玉珮瓊琚,大放厥詞。”
【典故】玉珮瓊琚,大放厥詞。唐·韓愈《祭柳子厚文》
【釋義】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用法】作主語、謂語;指大發議論
【近義詞】大發議論、說長道短
【相反詞】緘口結舌、默默無言
【成語例句】
◎例如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歷屆內閣閣僚不斷出現大放厥詞者等,都表明日本方面依然存在不正確的歷史認識,從而給中國方面帶來不快,增加其對日本的不信任。〞
◎他曾經在一次藝術家的聚會上,不知出於什麼動機,對雕刻家大放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