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獐骨 (《別錄》) 【來源】為鹿科動物獐的骨骼,動物形態詳"獐肉"條。 【性味】甘,溫。 1《別錄》:"微溫。" 2《藥性論》:"味甘,無毒。" 3《日用本草》:"味鹹。
獐肉 (《別錄》) 【來源】為鹿科動物獐的肉。 【動物形態】獐(《呂氏春秋》),又名:麇(《詩經》),麇(《說文》),麇(《經典釋文》),河麂。 體長約1米,體重約15公斤
獐髓 (《別錄》) 【來源】為鹿科動物獐的骨髓或脊髓。動物形態詳"獐肉"條。 【功用主治】1《別錄》:"益氣力,悅澤人面。" 2《綱目》:"治虛風。"
獐牙菜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當藥(《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瘤毛獐牙菜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單一或
樟柳頭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白石筍(《嶺南採藥錄》),廣東商陸(《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姜科植物閉鞘姜的根莖。 【植物形態】閉鞘姜,又名:水蕉花。 高
樟木 (《本草拾遺》) 【異名】樟材(《本草拾遺》),香樟木(《藥材資料彙編》),吹風散(《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 【植物形態】樟(《本草拾遺》
樟腦 (《品彙精要》) 【異名】韶腦(《神效方》),潮腦(《品彙精要》),腦子(《本經逢原》),油腦、樹腦(《藥材資料彙編》)。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葉,
樟樹根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根。植物形態詳"樟樹果"條。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微溫,味辛。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治風濕
樟樹果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紅葉木姜子 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枝褐紅色。葉互生,狹長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
樟樹皮 (《綱目拾遺》) 【異名】香樟樹皮(《玉局方》),樟皮(《綱目拾遺》),樟木皮(《生草藥手冊》)。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皮,植物形態詳"樟木"條。 【採集】
樟樹葉 (《綱目拾遺》)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樟木"條。 【採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陸川本草》:"味苦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
樟樹子 (《綱目拾遺》) 【異名】樟梨(《綱目拾遺》),香樟子、大木姜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樟木子(《中藥志》),樟扣(《廣西中藥志》),樟子、樟太蔻(《廣東中藥》
蟑螂 (《綱目拾遺》) 【異名】蜚、蠦蜰(《爾雅》),蜚蠊(《本經》),飛蟅(《廣雅》),負盤(《爾雅》郭瑛注),石姜,滑蟲(《唐本草》),茶婆蟲、香娘子(《綱目》),贓
掌葉半夏 (《南京民間藥草》) 【異名】獨腳蓮、獨角蓮(《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的塊莖。 【植物形態】掌葉半夏 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
照山白 (《山東中草藥手冊》) 【異名】萬斤、萬經棵(《山東中草藥手冊》),照白杜鵑(《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達裡(藏名)。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花杜鵑的枝葉或
柘耳 (《綱目》) 【異名】柘黃。 【來源】為寄生於柘樹上的木耳。植物形態參見"木耳"條。 【功用主治】治肺癰咳嗽,膿血腥臭。不問膿成未成,用柘耳一兩研末,糊丸如
柘木 (《本草拾遺》) 【來源】為桑科植物柘樹的木材。 【植物形態】柘樹(《救荒本草》),又名:柘(《詩經》),柘桑(《淮南子》高誘注),文章樹(《清異錄》),灰桑樹(《
柘木白皮 (《本草拾遺》) 【來源】為桑科植物柘樹去掉栓皮的樹皮或根皮。植物形態詳"柘木"條。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平,味苦。" 【
柘樹果實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佳子(《綱目》)。 【來源】桑科植物柘樹,詳"柘木"條。 【採集】9~10月采。 【性味】性平,味苦。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
柘樹莖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柘樹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柘木"條。 【性味】《雲南中草藥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常用中藥大全,中藥名大全,中藥大全黃芪,中藥大全及功效,婦科中藥大全,泡腳用的中草藥,壯陽的中草藥,中草藥價格,中草藥功效查詢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