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玉容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三。 【組成】白牽牛團粉白蘞白細辛甘松白鴿糞白及白蓮蕊白芷白朮白殭蠶白茯苓各30克荊芥獨活羌活各15克白附子鷹條白白扁豆各30克

玉乳丹 【來源】《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鐘乳粉(依法煉)柏子仁(別研)干熟地黃當歸(洗)各15克防風補骨脂(淨揀,微炒)各7.5克(或加黃耆、茯苓) 【用法】除

玉鎖丹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雞頭肉末蓮花蕊末龍骨(別研)烏梅肉(焙乾取末)各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煮山藥糊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1粒,空腹

玉屑無憂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異名】無憂散(《雞峰普澆方》二十四)、大聖玉屑無憂散(《小兒衛生總微論》卷十七)。 【組成】玄參(去蘆)荊芥穗滑石

玉液煎 【來源】《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石膏15克生地15克石斛9克麥冬6克玉竹12克葛根6克桔梗3克薄荷3克白茅根24克甘蔗汁100毫升 【用法】水煎去滓,甘蔗汁沖服。

玉液散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五。 【組成】瓜萎根知母貝母(去心,炒)各30克甘草(炙)15克人參15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6克,先熔下黃蠟6克,同入米飲調下,食後服

玉液湯1 【來源】《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天南星(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搗篩。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5片,同煎至100毫升

玉液湯2 【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二。 【組成】生山藥30克生黃耆15克知母18克生雞內金(搗細)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氣養陰

玉鑰匙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 【組成】焰消45克硼砂15克腦子0.15克白殭蠶7.5克 【用法】上藥為末,研勻。用時每次1.5克,吹喉中。 【主治】風熱喉痺

玉真散1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六。 【組成】天南星(湯洗七次)防風(去岔股)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如破傷風,以藥敷貼瘡口,然後以黃酒調下3克;如牙關急緊,角

玉真散2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異名】玉貞散(《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組成】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用熱酒200毫升

玉真丸1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龍骨(搗羅,水飛三遍,重研令細,去水干,入熟絹袋盛,縫合,置米下,炊一遍了,干後重研細)菟絲子(酒浸一宿,酒煮

玉真丸2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二。 【組成】硫黃60克石膏(硬者,不鍛,研)半夏(湯浸,洗七次)各30克消石7.5克(研) 【用法】上為細末,研勻,生薑汁糊丸,如梧桐子

玉竹飲子 【來源】《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萎蕤(一名玉竹)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桔梗3克橘皮3克紫菀6克川貝母(去心,研)9克生薑(同橘皮蜜煎)12克 【用法】上八味,

玉燭散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大黃芒消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銼。每服24克,水煎去滓,空腹時服。 【功用】養血清熱,瀉積通便。 【

芋艿丸 【來源】《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香梗芋艿(揀大者)不拘多少 【用法】切片曬乾,研細末,用陳海蜇(漂淡)、大荸薺煎湯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陳海蜇

郁金散1 【來源】《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郁金30克蓮實(去皮)黃耆(銼)各7.5克 【用法】上藥三味,搗羅為散。每服3克,冷水調下,不計時候服。 【主治】吐血不

郁金散2 【來源】《雜病源洗犀燭》卷十七。 【組成】郁金槐花各3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淡豉湯下。 【主治】溺血。

郁金丸 【來源】《類證治裁》卷四。 【組成】郁金硃砂白礬 【用法】研末為丸。每服2~3克,溫開水送下。 【主治】狂痘,痰擾心包者。

郁李核丸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組成】郁李核仁22克松蘿22克海藻22克桂心大黃各45克葶藶37.5克黃連15克通草7.5克石韋7.5克(去毛) 【用法】上藥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