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補虛款冬花湯 【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異名】補肺款冬花湯(《普濟方》卷二十七)。 【組成】款冬花22.5克人參15克升麻15克桔梗22.5克(炒)杏仁(湯浸,去皮、

補血榮筋丸 【來源】《杏苑生春》卷七, 【組成】肉蓯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黃菟絲子五味子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

補陽還五湯 【來源】《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黃耆120克(生)歸尾6克赤芍4.5克地龍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補氣活血,祛瘀通絡。

補養心脾湯 【來源】《會約醫鏡》卷十五。 【組成】人參黃耆(蜜炒)白朮茯神當歸棗仁(炒)各4.5克柏子仁(去油)2.4克白芍(酒炒)阿膠(炒)山藥(炒)炙草各3克 【用法】上藥

補遺補脬飲 【來源】《證治準繩·女科》卷五。 【組成】生絲絹(黃色者)1尺白牡丹根皮木白及各3克 【用法】用水250毫升,煎至絹爛如餳服之。 【主治】婦人產時傷脬,終

補益地黃丸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組成】熟干地黃30~60克五味子30克鹿角屑30~60克(微炒)遠志(去心)30克桂心30克巴戟30克天門冬(去心,焙)45克菟絲子30

補益腎肝丸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柴胡羌活生地黃苦參(炒)防己(炒)各1.5克附子肉桂各3克當歸身6克 【用法】上為細末,熟水為丸,如芡實大。每服50丸,

補益丸 【來源】《醫學綱目》卷十七。 【組成】龜版(酒炙)30克鎖陽(酒浸)30克生地(酒浸)45克歸身(酒浸)30克陳皮30克杜牛膝(酒浸)30克白朮60克乾薑23克黃柏(炒)15克虎

補益消癌湯 【來源】《腫瘤的診斷與防治》。 【組成】黃耆30克人參9克當歸15克元肉15克金銀花9克陳皮9克生地15克地榆9克貫眾9克公英9克大小薊各9克杜仲15克三七6克 【

補陰八珍湯 【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當歸川芎熟地芍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柏(酒炒黑)知母(酒炒)各2.1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瘰疬等瘡,發熱作渴,日

補陰升提湯 【來源】《辨證錄》卷七。 【組成】人參30克熱地30克白芍90克茯苓30克升麻6克甘草3克山藥30克北五味子9克山茱萸30克訶黎勒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

補陰丸1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異名】虎潛丸(《景岳全書》卷五十七)、補陰種子丸(《醫學正

補陰丸2 【來源】《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熟地90克丹皮夭冬當歸枸杞子牛膝山藥女貞子茯苓龜版杜仲續斷各36克人參黃柏各15克 【用法】用石斛120克熬膏,和煉蜜為丸

補陰益氣煎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3~9克當歸6~9克山藥(酒炒)6~9克熟地9~15克或30~60克陳皮3克炙甘草3克升麻0.9~1.5克柴胡3~6克 【用法

補元散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九。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蜜炙)苦葶藶山藥各30克木香15克附子1個 【用法】上為細末。每用6克,加生薑、大棗各少許,以水15

補中安胎飲 【來源】《胎產指南》卷一。 【組成】白朮6克當歸6克人參3克甘草0.9克熟地3克黃芩1.2克紫蘇1.2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妊娠氣血虛弱,致患

補中湯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升麻柴胡當歸各0.6克神曲0.9克(炒)澤瀉1.2克大麥芽面蒼朮各1.5克黃耆7.5克炙甘草2.4克紅花少許五味子20個 【用法】上藥哎

補中芎藭湯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當歸(洗,焙)乾薑(炮洗七次)川芎黃耆(蜜炙)吳茱萸(湯洗七次)白芍葯甘草熟干地黃(洗,焙)杜仲(炒令絲斷)人參(去蘆

補中益氣湯 【來源】《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耆甘草(炙)各1.5克人參(去蘆)0.9克當歸身0.6克(酒焙乾或曬乾)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

不二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個黃蠟40克砒霜(研,入瓷罐內,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通赤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