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萸連梔石丸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吳萸黃連山梔滑石各15克荔枝核(燒存性)9克 【用法】上研為末,以薑汁和丸。每服3~6克,溫開水送下。 【主治】溫熱心

榆白皮散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六。 【組成】榆白皮甘草各60克葵子30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溫服。 【功用】滑胎催生

榆白皮飲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榆白皮(銼)175克滑石(碎)120克黃芩(去黑心)木通(銼)瞿麥各90克石韋(去毛)60克冬葵子175克車前草(銼)350克 【用法】

榆丁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五。 【組成】防風地榆紫花地丁馬齒莧各15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9克,溫米湯調下。 【主治】破傷風,邪在半表半里,頭汗出而身

榆砂湯 【來源】《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地榆12克砂仁7枚生甘草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涼血止血,健脾和中。 【主治】結陰便血不止,漸而

禹功散1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黑牽牛頭末120克茴香30克(炒) 【用法】上為細末。以生薑汁調3~6克,臨臥服。 【功用】行氣消腫,逐水通便。 【主治】

禹功散2 【來源】《壽世保元》卷五。 【組成】陳皮半夏(姜制)赤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炒)木通各3克條芩2.4克升麻0.9克甘草0.9克山梔子(炒)3克 【用法】上銼一劑。用水400

禹餘糧丸1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組成】禹餘糧烏賊骨吳茱萸桂心蜀椒各75克當歸白朮細辛干地黃人參芍葯芎藭前胡各38克乾薑90克礬石8克白薇紫菀黃芩各23克

禹餘糧丸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 【異名】紫石英丸(《普濟本事方》卷十)。 【組成】禹餘糧30~60克(燒,醋淬七遍)龍骨30克紫石英30克(細研,水飛過)人參1

禹餘糧丸3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禹餘糧石(鍛)赤石脂(鍛)龍骨蓽茇訶子(面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

玉池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組成】當歸(去蘆)稿本地骨皮防風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細辛(去苗)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每用少許揩牙。痛甚即

玉池湯 【來源】《醫學摘粹》。 【組成】桂枝9克茯苓9克甘草6克芍葯9克龍骨6克牡蠣9克附子9克砂仁3克(炒,研,去皮) 【用法】水煎200毫升,溫服。 【主治】遺精。 【

玉關丸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白面(炒熟)120克枯礬60克文蛤(醋炒黑)60克北五味30克(炒)訶子60克(半生半炒) 【用法】上藥研末,用熟湯和丸,如梧桐

玉紅膏1 【來源】《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紫草60克當歸60克生地120克象皮60克乳香60克沒藥30克甘草15克合歡皮60克 【用法】上藥用麻油750毫升,煎枯去滓,再入黃

玉紅膏2 【來源】《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當歸60克白芷15克甘草36克紫草6克血竭輕粉各12克白佔60克麻油500克 【用法】先將上四味入油內浸三日,慢火熬至藥枯,去

玉壺丸 【來源】《仁齋直指》卷十七。 【異名】天花粉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三)、天花丸(《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組成】人參瓜萎根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

玉華煎 【來源】《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玉竹12克五味3克麥冬9克沙參12克黨參12克茯苓6克白朮3克山藥9克川斷6克牛膝6克 【用法】用元米10克,煎湯代水,煎藥服。

玉華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甜葶藶90克(紙上焙香)桑白皮15克天門冬15克(去心)百部7.5克馬兜鈴15克半夏15克(湯洗七次,姜制)紫菀(去土)15克杏仁15克

玉黃膏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當歸30克白芷9克薑黃90克甘草30克輕粉6克冰片6克蜂白蠟90~125克 【用法】先將前四種藥浸泡麻油內三天,然後爐火上熬

玉肌散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綠豆50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用30克,早晚洗面時,湯調洗患處。 【主治】一切風濕雀斑、酒刺、白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