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槐花散3 【來源】《普濟方》卷三十八引《經驗良方》。 【組成】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山梔子30克(去皮,炒) 【用法】上為末。每服6克,空腹時用新汲水調下。 【功

槐花散4 【來源】《良朋彙集》卷六。 【組成】陳槐花30克百草霜15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9~12克,溫酒調下,若昏憒不省人事,則燒紅秤錘淬酒下。 【功用】涼血止血

槐角地榆湯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六。 【組成】地榆槐角白芍葯(炒)梔子(炒焦)枳殼(炒)黃芩荊芥 【用法】上入生地黃,水煎服。 【功用】清腸涼血。 【主治】痔

槐角丸1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當歸(酒浸一宿,焙)防風(去蘆)黃芩枳殼(去瓤,麩炒)各250克 【用法】上為末,酒糊

槐角丸2 【來源】《抉壽精方》。 【組成】槐角子30克枳殼(麩炒)當歸尾黃芩黃柏側柏葉(各酒洗)黃連荊芥穗防風地榆各15克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

槐皮膏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小品方》。 【組成】槐皮150克甘草當歸白芷各60克陳豉桃仁各50粒(去皮)赤小豆70克 【用法】上七味,銼碎,以豬脂1.2升煎,候

槐榆生地湯 【來源】《顧松園醫鏡》卷十五。 【組成】槐花地榆黃芩銀花生地白芍生雞子甘草荊芥荷葉蒂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熱涼血。 【主治】腸風、髒毒初起,

槐子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槐米9克蔞仁9克枳殼3克(蜜水炒)天冬4.5克麥冬4.5克玉竹9克麻仁9克蘇子9克杏仁9克甘草1.2克金橘餅1枚白芝麻9克 【用法】水

槐子丸 【來源】《眼科金鏡》卷四。 【組成】白蒺藜(炒,去刺)車前子牛蒡子茺蔚子各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空腹時用白滾湯送下

還津丸 【來源】《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二。 【組成】霜梅烏梅各25個(俱去核)蘇薄荷末30克冰片0.45克硼砂4.5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為丸。每含1丸,津液立至。 【功

還睛散 【來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一。 【組成】桔梗五味子茺蔚子黑參黃芩各30克防風知母各60克車前子細茶各75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以水150毫升,用散3克,煎

還睛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組成】白朮(生用)菟絲子(酒浸,別研)青葙子(去土)防風(去蘆)甘草(炙)羌活(去苗)白蒺藜(炒,去尖)密蒙花木賊(去節)各等

還睛夜明丸 【來源】《眼科六要》。 【組成】人參熟地枸杞當歸山藥肉蓯蓉各60克菟絲棗仁(炒)茯神麥冬(去心)五味蕤仁(去殼)刺蒺藜沙蒺藜各45克川芎防風白菊牛膝石斛羚

還明散 【來源】《眼科金鏡》卷二。 【組成】夜明砂晚蠶砂谷精草蛤扮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末,煎黃蠟為丸,如芡實大,三歲小兒用1丸,將豬肝1片切開,置藥於內,麻線

還少丹 【來源】《洪氏集驗方》卷一。 【異名】還少丸(《楊氏家藏方》卷九)、滋陰大補丸(《醫學正傳》卷三)。 【組成】干山藥牛膝(酒浸一宿,焙乾)各45克山茱萸白茯苓

還少乳烏丸 【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何首烏60克枸杞子30克牛膝30克(酒浸)茯苓30克黃精30克甘桑椹30克天門冬(去心)30克麥門冬(去心)30克生地黃120克(酒

還童丹 【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熟地黃(酒拌,蒸,臨時杵成膏)150克牛膝(去蘆,酒洗)120克黃耆(破開,蜜水拌透,炙)120克五味子(去核)60克覆盆子120克

還陰解毒湯 【來源】《審視瑤函》卷六。 【組成】川芎當歸(酒洗)生地黃金銀花(去葉)連翹黃芩(酒炒)土茯苓細甘草(減半)黃連(酒炒)苦參麥門冬(去心)白芍葯(酒洗)玄參各

還陰退翳丸 【來源】《眼科金鏡》卷二。 【組成】黃芩玄參生地知母各9克茺蔚子細辛各3克防風車前子桔梗各4.5克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9~12克,白開水沖服。 【功用

還元保真湯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白朮茯苓人參黃耆各3克牡丹皮枸杞子各2,4克甘草(炙)熟附子各1.5克肉桂澤瀉各0.9克 【用法】用水400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