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八物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 【異名】人參附子湯(《御藥院方》卷一)、附子湯(《玉機微義》卷四十八)。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芍葯茯
附子敗毒湯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四。 【組成】羌活3克川附子3克(制)白殭蠶9克(炒)前胡3克連翹4.5克(去心)生黃耆4.5克蔓荊子4.5克陳皮3克防風3克白茯苓4.5克金
附子餅 【來源】《外科發揮》卷三。 【組成】炮附子(去皮、臍) 【用法】上藥研末,以唾津和為餅,置瘡口處,將艾壯於餅上灸之。每日灸數次,但令微熱,勿令痛。如餅乾
附子防風散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組成】白朮30克白茯苓23克柴胡45克(去苗)五味子30克乾薑23克(炮裂,切)甘草23克(炙微赤,切)附子23克(炮裂,去皮、臍)
附子茴香散 【來源】《仁齋直指附遺》卷十五引《澹寮方》。 【組成】肉豆蔻乾薑(炮)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臍)各30克茴香木香白朮(炒)人參甘草(炙)各15克白茯苓丁香
附子理中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大附子(炮,去皮、臍)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
附子六合湯 【來源】《醫壘元戎》。 【組成】當歸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黃12克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妊娠傷寒,邪入少陰,四肢
附子麻黃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節)白朮乾薑甘草(炙)人參等分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
附子散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七。 【組成】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敗龜版60克(塗酥炙微黃)虎脛骨60克(塗酥炙微黃)當歸30克(銼,微炒)芎藭30克桂心30克沒藥
附子散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組成】附子30克(生,去皮、臍)龍骨30克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用散3克,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頻頻用之,以愈為度。
附子散3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組成】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當歸15克(銼,微炒)乾薑7.5克(炮裂,銼)半夏7.5克(湯洗七次去滑)白朮15克 【用法】上
附子湯1 【來源】《傷寒論》。 【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參6克白朮12克芍葯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
附子湯2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30克黃耆120克甘草(炙,銼)15克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50克防風(去叉)15克 【用法】上五
附子湯3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15克細辛(去苗)防風(去叉)人參乾薑(炮)各18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
附子丸1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礬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附子丸2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組成】附子(炮)川烏頭(炮,二味通銼碎,炒,為末入藥)官桂川椒菖蒲甘草各120克骨碎補(炒)天麻白朮各60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
附子溫中湯 【來源】《衛生寶鑒》卷二十三。 【組成】乾薑(炮)黑冊子(炮,去皮、臍)各21克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芍葯白茯苓(去皮)白朮各15克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
附子五苓散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四。 【組成】大附子1枚(挖空,入五苓散在內,炮熟) 【用法】上為細末。用薑湯送下。 【主治】陽氣不足,水飲內停,翻胃吐食。
附子瀉心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大黃12克黃連6克黃芩6克附子10克(炮,別煮取汁) 【用法】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400毫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
附子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六。 【組成】附子7.5克(炮裂,去皮、臍)乾薑30克(炮裂,銼)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末,每日煮粥時納藥3~6克,空腹時食之。以愈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