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豐干饒舌
【拼音】fēnggānráoshé
【成語故事】唐代僧人豐干原來在天台山國清寺常幹舂米等雜活,有人問話,只答“隨時”二字,不說別的。後來行化到京城。閭丘胤要到台州作太守,就問台州有何賢達?豐干要他到任記住去拜謁文殊。閭丘胤到任後去國清寺,見到寒山、拾得,二僧笑道:豐干饒舌。
【出處】寒山復執閭丘公手,笑而答曰:‘豐干饒舌。’久而放之。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
【解釋】豐干:唐代高僧,饒舌:多嘴,嘮叨。豐干多嘴多舌。指不該說而說或不該管卻管別人的事。比喻說的都是廢話。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口語
【成語舉例】道士踉蹌遁走,見者無不鼓掌大笑,謂處置苦輩,宜以此法,孰令其豐干饒舌哉。清·王韜《淞隱漫錄·蓮貞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