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圖謀不軌
【拼音】túmóubùguǐ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孫權死後,10歲的兒子孫亮繼位,朝政由大將軍諸葛惲會稽太守滕胤共同輔政,偏將軍孫惏謀害滕胤,勢力逐漸增強,開始胡作非為。孫亮想除掉孫惏反而被他趕下台,迎立孫休為皇帝,孫休還未登基,他又想圖謀不軌被虞汜制止。
【出處】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晉書·王彬傳》
【釋義】不軌:越出常軌,不守法度。謀劃越出常規、法度之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謀反
【近義詞】包藏禍心
【相反詞】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其它使用】
◎那些依附於承乾和魏王泰,狗苟蛇營、圖謀不軌的朝臣不都曾得到過信任和重用嗎?然而,他們卻可惡地背叛了他,若不是及時識破,改變未遂,他慘淡經營多年的大唐基業很可能斷送在這些人手裡。
◎他圖謀不軌,耍弄妖術,燃點妖火破了縣太爺的老丈人的風水地氣,現奉縣太爺之命,剛從火井鄉捉拿孟犯歸案……〞一個都頭模樣的人忙不迭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