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利令智昏
【拼音】lìlìngzhìhūn
【成語故事】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率軍攻打韓國,秦軍攻佔了野王。上黨守將馮亭將上黨奉獻給趙國換取保護,趙孝成王聽信平原君趙勝的意見接納了上黨,結果秦昭王派白起進攻趙國,在長平殲滅趙軍40萬。司馬遷評論平原君是利令智昏。
【出處】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趙勝)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釋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麼都忘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貪財
【近義詞】見利忘義、利慾熏心、利令智惛
【反義詞】見利思義、捨生取義/chengyugushi/
【同韻詞】群口鑠金、饑饉荐臻、一刻千金、勇貫三軍、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日久年深、九烈三貞、佛口蛇心、水陸之珍、革舊從新、......
【成語舉例】獨苦國人無識者,利令智昏,則不免受其餌矣。章炳麟《敬告對待間諜者》
【其它使用】
◎如果用利令智昏來形容這樣的公司、廠家、這樣的〞征訂函〞,恐怕並不為過!今天,我們將這樣的〞征訂函〞公之於眾,既是為了警醒大家,又是為了用輿論公開的辦法治治這些膽大包天者!
◎人有利令智昏的時候,也有美令智昏的時候。
◎膽子越來越大,手伸得越來越長,又能屢屢得手,於是他利令智昏,更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