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朝三暮四
【注音】zhāosānmùsì
【成語故事】傳說宋國養猴人狙公養了很多猴子,猴子能夠完全聽懂他的話,他對猴子的生活習性與語言也完全瞭解,由於家境開始不濟,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他對猴子說以後的栗子一律是“朝三暮四”,猴子不同意,就改口說“朝四暮三”,猴子滿意。
【出處】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莊子·齊物論》
【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覆無常。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反覆無常的人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朝秦暮楚、反覆無常、見異思遷
【相反詞】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成語造句】
◎試看那個《北極光》中的芩芩吧,有人說她對愛情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對社會對他人不負責任。
◎那些朝三暮四,忽冷忽熱,喜怒無常的人,是缺乏情緒穩定性品質的人。
◎他還認為愛情應該是專一的,不能朝三暮四:〞在愛情上,對人的愛是專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