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半途而廢
【拼音】bàntúérfèi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書生樂羊子一次拾到一塊金子回家交給妻子,妻子告誡他不要貪圖意外之財。他從那以後就外出求學,一年後回家,妻子用剪刀剪織布機上的綢子來打比方,希望他要持之以恆,不能前功盡棄。他堅持了七年終於學成歸來。
【典故】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禮記·中庸》
【釋義】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用於處事
【相近詞】功虧一簣、有始無終、淺嘗輒止
【反義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成語造句】
◎另一名下崗女工,先後做過賣鞋底、衛生紙、蔬菜、布料、冰塊生意,有的因不懂市場行情,進價太高而賣不出去,有的因不會經營,大稱進、小稱出,結果不掙錢,都干了半截就半途而廢。
◎已經訂好的管理制度如有問題和缺陷,可通過總結加以調整,切忌半途而廢,更不能朝令夕改,造成管理上的紊忙。
◎學校如不在這方面加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是空談家,要麼幹事情半途而廢,經受不了挫折。
◎想到游到彼岸,必然有喘息伴隨,必須有加速的心跳伴隨,不能停下來,不能半途而廢。
◎因為要拘守阿姆娘的許多規矩,我們曾經有好幾頓的蛇宴不得不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