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平易近民
【拼音】píngyìjìnmín
【成語故事】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為魯公,他沒有去曲阜,而讓兒子伯禽前去治理。姜子牙分到齊地,五個月就回京向周公匯報施政情況,而伯禽三年後才回京匯報政績。周公感慨政令不簡約易行,百姓就不會對它親近,平易近人才行得通。
【典故】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釋義】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瞭解。同“平易近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或文章等
【相近詞】平易近人
【反義詞】盛氣凌人
【成語舉例】和州之政平易近民,百姓至今德如父母。宋·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