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授受不親
【拼音】shòushòubùqīn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雄辯家淳於髡問孟子男女之間不用手遞受物品是禮,那麼嫂子掉進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禮嗎?孟子認為是禮。淳於髡又說天下的人都掉進水裡,你為什麼不去救?孟子回答說應該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出處】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神情民?’孟子曰:‘禮也。’《孟子·離婁上》
【解釋】授:給予;受:接受。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近義詞】男女有別
【成語造句】
◎從婚姻中取消性愛擴展到整個社會取消性愛,從夫婦有別推廣到男女有別,從而形成了兩性倫理的基本原則〞男女授受不親〞。
◎(一邊躲閃,一邊推拒)哎哎哎,男女授受不親,你這是幹什麼呀?(旁白)現在這些女青年也夠開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