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與心理障礙
教室裡,大學生們下聚精會神地聽教授講課。當教授轉身黑板上寫下一行字時,突然「撲通」一聲,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女生倒了下去,把正在認真作筆記的同學們給嚇了一大跳。幾個女同學趕緊上前扶起她來,只見她臉色蒼白,雙目緊閉,呼吸微弱。她們把她送回宿舍去了,其餘同學繼續上課。可上第二節課時,這個女生又若無其事地走進了教室聽課了。惹得男生們一陣好奇的私語:是什麼病?好得這麼快?女生們則會意而神秘地大笑起來。原來該女生是因痛經而暈厥,送回宿舍後休息一陣就恢復正常了。
月經週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過程。月經週期由下丘腦、垂體和卵巢構成的性激素反饋系統加以調節。近年來的心理學研究證明,月經週期對女性心理與行為有一定影響,在部分女性身上,這種影響還十分突出。尤其是女性情緒有著與月經週期密切相關的週期性波動,例如月經初潮往往使少女心煩意亂,驚恐失措和羞愧不安;月經來臨前許多女性有程度不同的煩躁、抑鬱、沮喪和焦慮等消極情緒;而智能與行為跟月經週期關係不密切,經前與經後的智能與行為一般不發生明顯改變。月經週期這種生理因素變化可以導致一定情緒變化,反之,心理因素也可以引起月經失調。機體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的某種紊亂、月經功能不正常或失調。主要的月經失調有痛經、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和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四類。
1.痛經: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月經失調症狀,以青年女性為多見。它發生於月經期前後幾天,表現為在月經來潮前開始,小腹、腰部有陣陣墜脹、隱痛、酸痛和壓迫感,有些女性還感到陣陣難於忍受的絞痛,通常還伴隨有全身不適的症狀如倦耽嘔吐、尿頻、便秘、腹瀉甚至暈厥。據統計,約10%的青年女性有明顯的痛經,例如本節開頭講的那個女大學生就是其中之一;約有30%的青年女性有一般性的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發生於月經初潮或初潮後不久,25歲後逐漸減輕,在結婚和生育後多消除,不再復發;後者是有月經後多年沒有痛經,後來突然發生痛經,多為25—30歲以後的女性才有。導致痛經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子宮肌肉和血管的強烈收縮痙攣引起疼痛,所以當經血流出時疼痛就減弱和停止了。繼發性痛經則多與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有關。同時,痛經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
許多少女在最初幾次來月經時過分緊張、驚恐、怕痛,對月經期間身體不適過分敏感,久而久之,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一來月經就覺得疼痛不適,這就是所謂原發性痛經。
痛經者的氣質類型多屬抑鬱質與膽汁質,其個性中多有較高的受暗示性和易焦慮等特質。女伴們和家庭中其他女性成員的痛經表現會引起這些受暗示性高的女性產生痛經,使原來無痛經發生痛經,或原來痛經輕微者變得明顯嚴重。
來月經時的情緒好壞對痛經是否發作及程度輕重也有影響。情緒好時疼痛輕微,情緒低落時疼痛加重。
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要治療根除病因。此外,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緒,消除致病的消極心理因素。可以通過學習女性生理知識,瞭解月經的形成機制,避免對月經的擔憂與害怕,摒棄對月經的偏見和誤解(如來月經不吉利或倒霉),注意調劑生活節奏,避免過多的精神刺激,以減少焦慮緊張。有的學校調查表明,在女生中普遍講授月經生理衛生知識後,嚴重痛經發生率顯著降低。
2.閉經:
女性年過18歲(溫帶地區的標準)還未來月經,就稱為原發性閉經;月經初潮後,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不來月經,就是繼發性閉經,也叫停經。
導致閉經的因素很多,一是生理因素,如先天性生殖器官構造不全,子宮、卵巢和垂體病變,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二是心理社會因素,如環境的重大改變、過度疲勞、高度心理緊張、沉重的心理壓力、嚴重驚嚇、激烈的動機衝突、強烈的妊娠願望或妊娠恐懼等因素引起的焦慮、緊張情緒,會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影響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抑制卵巢排卵而導致月經停止或紊亂。
由於心理緊張而閉經的例子不少,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集中營的許多女囚都出現閉經;當時蘇聯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等城市被德軍長期圍困,轟炸和炮擊使人心理極度緊張,也造成許多婦女閉經。有的研究者從戰爭中閉經者體內取出片斷的子宮內膜組織,檢查結果發現在戰爭驚恐期裡;這些女性子宮的週期生理變化已經停止;一個24歲的女青年由於工作單位指派她從沿海大城市到邊疆工作,產生極大煩惱、不滿、苦悶與壓抑,又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生活,不久即出現閉經,在3年內都未來月經。由於長期不來月經,使她很擔心結婚和生育問題而極度焦慮、恐懼、憂鬱。消極情緒導致閉經,閉經又加重情緒低落,還使她身體日趨虛弱,無法正常工作。
治療閉經首先要檢查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並加以醫治;其次是積極調整情緒,維持心理平衡,正確對待職業、生活、感情、交往中的各種問題,努力做到悅對人生;盡量避免長期經受過度緊張的刺激、過度驚恐和悲傷。臨床案例表明,由心理因素導致閉經的女性在解除心理壓力和情緒緊張之後,一般都能恢復正常月經週期。前述那個女青年就是這樣,經過醫生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後,給予她耐心熱情的解釋、安慰,沒用任何藥物治療就使月經恢復正常。
3.功能性子宮出血:
這是指在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由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其症狀是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可以從2天到10天,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
在患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女性中,約70%一80%有情緒障礙。由於性生活、婚姻關係、人際交往和事業方面問題引起的焦慮與緊張情緒,可以影響性腺激素分泌和卵巢功能,使子宮內膜血管擴張,從而引起子宮大量出血。中國古代醫籍認為,子宮功能性出血的原因在於情志抑鬱,以致肝氣鬱滯,血行不暢,經量或多或少,淋漓不斷,形成崩漏。對子宮功能性出血患者既要使用止血、消炎和調理氣血的藥物治療,又要運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如談話療法、催眠暗示療法、氣功療法)來調整患者的情緒與心境。
4.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它亦稱經前期緊張症,是指週期性地在月經前出現的一系列身心病態症狀。患者表現激動易怒、煩躁不安、恐懼、焦慮、憂鬱、疲勞、頭疼、眩暈、失眠、噁心、心悸、浮腫、乳房脹痛、神經過敏、思想不集中等等,嚴重者還可能攻擊他人,易與人爭吵、毆打子女或其他家人、毀物以至產生自殺企圖。據統計,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發生率約為25%一50%,以30—40歲的女性為多見。上述症狀一般在經前7天開始,經前2—3天最嚴重,行經後症狀明顯減輕和消失。
導致經前緊張綜合征的因素有幾種.一是生理因素,如神經一內分泌系統和生理代謝功能障礙。二是心理社會因素如不良環境刺激、個人挫折、人際矛盾、動機衝突等造成的緊張焦慮、恐懼和憂鬱情緒。
由於心理緊張和壓抑,使下丘腦一垂體釋放出更多的催乳激素,引起乳房充血和腫痛、全身水腫、頭疼等症狀;焦慮和抑鬱使女性在經前期的雌激素量增高,黃體酮量低於正常人。而雌激素含量的多少與大腦中制約情緒變化的神經介質有密切關係,這些介質有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具有神經症樣人格(如強迫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和抑鬱型人格)的人比較容易產生經前緊張綜合征,因為這類人對經前身體變化特別敏感、對情緒變化不加或難於控制,常自尋煩惱;對月經有誤解和偏見,認為月經是骯髒、倒霉、不吉利的事,這種觀念可加重經前期反應症狀。心理學家進行的許多實驗對比研究證明,那些情緒樂觀、豁達開朗、專注於工作、生活有規律的女性中患有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人數,要遠遠少於經常焦慮、緊張抑鬱,有神經症樣人格的女性。
要減輕和消除經前緊張綜合征,必須合理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挫折與矛盾,瞭解女性生理衛生知識;注意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心身愉快輕鬆,不必過分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在經前期或有意安排一些輕鬆愉快的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內容,以轉移注意力;家人對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患者在經前期的行為應給予理解和撫慰,幫助其平息情緒反應。這些措施有助於減輕或消除各種緊張症狀。反應症狀過分嚴重應考慮診斷測查其是否同時有異常人格或神經官能症,請心理醫生加以診斷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