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好爬山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秋高氣爽好爬山

秋天正是爬山的好季節,天高雲淡,登高望遠,不僅能怡神養性,更能強身健體。每當清晨或黃昏,千佛山、英雄山上都會有眾多愛好爬山的市民從四處趕來,週末還有一些人跑到南部山區去攀爬,他們互稱為山友。

感受爬山的魅力

爬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一般每週鍛煉3—4次為宜。據測定,一位體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這相當於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裡游上45分鐘,或者相當於在健身房裡連續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盡快減輕體重的男士的喜愛。

家住開元西區的賀先生,曾經是腰圍3尺3、褲長3尺的胖子,經過半年時間的爬山鍛煉,現在他的腰圍已減至2尺7,被朋友稱為「玉樹臨風」了。據他說,剛開始爬山時很累,爬幾步就喘得厲害,但堅持下來之後,身體大為改善,不光一身的贅肉沒了,人也覺得精神了,如今的他越來越感受到了爬山的魅力,爬山已經成了習慣。

家住山醫的劉清元老人爬山已有六年的歷史了,不論春夏秋冬,每天清晨5點,他和老伴就走出家門,奔向千佛山。兩位老人告訴記者,每次爬完山之後,就覺得跟換了肺一樣,神清氣爽;身體好的時候,他倆就爬得高一些,爬到身體微汗,感覺像是排了毒,幾年下來,老人坐辦公室坐成的大肚子沒了,看上去非常幹練精神。老人說現在爬山就跟著了魔一樣,一天不爬就渾身難受。

劉清元老人還總結了一套吐故納新的辦法:爬山時大口喘氣,吸進的氣越多越好,能加強肺和心臟的功能,進而全身肌肉中的細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採用深腹式呼吸,讓肺葉完全膨脹起來,彷彿上至喉嚨下至丹田。山裡的空氣雜質少,乾淨的氧氣在體內循環就等於內部洗澡。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顎前,讓舌頭先給涼氣加加溫,省得被冷風噎著。

爬山注意事項

戶外運動俱樂部教練賈獻旬先生提醒人們說,濟南市的山按成分講大多分兩類,一類是石灰岩組成的,另一類是花崗岩組成的,石灰岩組成的山在攀爬時容易發生蹋陷,所以在攀爬時要注意保護自己,另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爬山時強度不宜過大,爬山時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身體不太好的朋友如果情緒太興奮,不顧自己的體力爬得太快,造成心動過速,對身體健康沒有好處,尤其是對於心腦血管功能不太好的人,還有可能會出現危險。

因此,這些人爬山時,還是多注意自己的脈搏。方法很簡單,當感覺心跳有些快時,摸著手腕脈搏數15秒,再將脈搏數乘以4。無論多大年齡的人,只要每分鐘脈搏次數在(220—年齡)×60%—(220—年齡)×85%範圍之內,爬山運動就是有效的、安全的。如果超過最大心率的85%,就應該適當地減慢爬山速度,同時做做深呼吸和放鬆、整理動作,等到心跳恢復正常再繼續。

(2)前熱身,後放鬆。開始爬山鍛煉時,切不可一上來就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通常要先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運動,然後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避免呼吸頻率在運動中發生突然變化。鍛煉結束時,要放鬆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從肢體回到心臟。

(3)一些老年人喜愛太陽沒出來時就爬山,這時其實空氣質量並不好,另外經過一夜休息,人體進行爬山時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所以建議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時左右,或者是在下午三四點鐘時爬山,這時空氣中的氧氣比較充足,健身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些時候發生過有的山友爬山時突然倒下了,一般情況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心肌梗死,一種是肺栓塞。這與剛睡醒,晚上進水少,容易造成血栓有關。

爬山的裝備

短時間內爬一些景點的小山,如千佛山、英雄山,不需要什麼樣的裝備,但不要穿皮鞋、新鞋、高跟鞋和涼鞋,穿著這些鞋不適宜走遠路、高低不平的路以及濕滑的路,而且足底易起水泡,腳部皮膚易受傷。適宜登山的是較輕便的運動鞋、旅遊鞋和膠底布鞋。但如果是要爬野山,有一定高度,且有攀爬難度的山,則需要有如下的裝備:(1)地圖,(2)指北針,(3)頭燈(含備用燈泡與電池),(4)備用食物和水,(5)備用衣物,(6)太陽眼鏡,(7)瑞士軍刀,(8)火種,(9)打火機,(10)急救箱。爬山的幾個小竅門

很多人爬一會兒山就累得不行了,但有的人卻能爬好長時間,這除了體質不同外,還因為有的人會在爬山時用「巧勁」。以下就是幾位山友總結出來的爬山省力的小竅門:

1.走上坡路,盡量讓腳後跟吃勁,腳後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於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部,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勁。用腳前掌爬山,等於讓小腿累死而讓大腿閒死。若坡路較平,也盡量全腳掌著地。走上坡路的第二個竅門是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都須將支撐腿伸直,讓關節咯登一下,這樣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給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煩,它能讓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單腿休息。

2.可用可不用手幫助時就應該用手。用手能減輕雙腿的重負。爬山時雙手多半是閒著,早已養精蓄銳,稍微能用上手時,就該前肢著地而用力。爬山時,只要坡度超過45度,就手腳並用,省勁有效。

3.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外八字式邁步便於讓腳跟吃重,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

4.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部助力。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而將臂力轉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力。當摁壓著一隻腿提邁另一腿時,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

5.爬坡時拄拐棍兒也能減輕腿力。短棍(手至地的距離)為好,手能撐住它,讓拐棍兒像腿一樣吃力。長棍也行,彷彿撐篙,不過移起來比短棍費些胳膊的勁。

野外爬山怎麼找捷徑

有些山友喜歡到濟南南部山區找一些未知名的山攀爬,經過多次攀登,他們也總結了不少心得,如爬沒小路的山,走起來費時費力,爬山時找路就像找導師一樣。

他們總結了以下能找到路的幾種情況:架過電線的山梁下必有查線員留下的路;過光纜的地方亦是;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窯或小名勝(塔、泉、碑、墳)等必有小路可通。

小路不會忽然消失。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錯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細查檢小路是在何處拐了彎。有時小路會有同樣寬窄的分支岔口,也許這是暫分岔而不遠後合併,也許真是分道口。此時須根據山判斷,甚至選一條試走幾百米。

上山前一定要找到北並認準。一般從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頂,看看二者連線與北的角度,明確前進時的方向感。行進時也要時時找一找北,拐彎時要大概估計轉了多少角度。在山裡,人的方向感常會出錯,有時愣會發現太陽在「北面」,不過太陽不會錯,不願相信也要相信它。

下山迷路時就往下順溝走。順小山溝下坡能到大山溝,大山溝必有路通人家,也許回不到你的出發點,但不致出危險,尤其天黑或大霧時,順溝走下坡路最為保險。

本版整理/邢強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