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患你瞭解多少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精神疾患你瞭解多少

青年人小關在激烈的崗位競爭中突發週身疼痛,於是懷疑自己患了嚴重的疾病,遍尋各大醫院求治,而各種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因而「對症治療」,連續服藥數年,病情越來越重。工作與疾病的壓力,醫療花費的重負,使得他又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終於被迫離崗。幸而一次就醫時被一位醫生識別,以精神疾病施治,方得以奏效……近日記者走訪多位精神科醫生,聽到了許多類似小關這樣的故事。醫生們說,由於患者不認識自己的精神疾患,其親屬也不認為患者有精神疾患,多少年來在精神科接診的這類患者無一是首診病人,而且大多已長久「誤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精神健康,從了解開始」。幾個月前,衛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公佈的《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年)》,確認了我國精神疾患的嚴重現狀與公眾對相關知識的嚴重匱乏,從而提出的第一個工作目標就是,提高大眾的精神衛生知識水平。

我國精神疾病患者達1600萬人,另有大約600萬癲癇患者。此外,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約3000萬人。精神疾病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疾病負擔,而且在疾病總負擔中所佔比例不斷加大,名列各類疾病負擔之首,並大大超過全球同種疾病負擔數字。調查證實,我國心理與行為問題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精神疾病負擔增加的趨勢也將繼續。世界衛生組織推測,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1/4。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廣大群眾還沒有普遍瞭解到精神疾患的嚴峻現實,同時對這類疾病存在許多錯誤概念與偏見。這其中除了不懂得精神衛生的知識,不認識精神疾病外,還有對精神疾病的深深的「病恥感」。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近年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發現,有71.8%的人認為一旦患了精神疾病很不光彩,怕被人看不起。作為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患者的親屬,首選綜合醫院就診者占52.5%,首選精神專科醫院就診者只佔42.5%。

精神疾患並不恥辱,每個人都可能發生。成年人、老年人、少年兒童都可能受到精神和腦部障礙的困擾,精神和腦部障礙也並非起因於性格弱點,而是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造成的。精神疾患也不僅僅只有精神分裂症。按照國際疾病診斷分類標準,這類疾患包括10大類72個類近400種。我國鎖定今後10年重點防治的精神疾患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與雙相情感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性癡呆)。

醫學科技的發展已經使精神科的治療學有了長足的進步。以藥物治療為例,無論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抑鬱性疾病的抗抑鬱藥物,還是用於治療神經症的抗焦慮藥物,目前治療效果都相當肯定。臨床治療觀察顯示,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近期效果達70%左右,如長期堅持服藥,復發率能降低到30%以下。抗抑鬱藥物治療抑鬱症,顯效率達70%以上,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自1991年開始,我國大舉推進社區精神疾病防治康復行動,範圍遍及31個省份,使精神病患者在社區得到了有效的治療與康復。目前,各試點地區在家庭康復的基礎上,又探索發展了工療站、托管中心、老人護理院、社區康復站等。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連續兩年跟蹤其中的13個試點市,觀察其社區治療康復效果,結果發現,92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年人均復發次數從0.36次降到0.09次,住院次數從0.24次降到0.09次。

連日來,由衛生部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起的2002年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已經在各地展開。此前,衛生部疾病控制司與衛生部新聞辦公室組織權威專家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和設計,推出了「精神健康知識展覽」,提供給各地,並特別為高等院校製作了網絡版。據悉,這場精神衛生知識的大普及旨在告訴公眾:精神健康與軀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精神衛生問題是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問題會發生,也可以解決。

(千龍新聞網)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