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中醫辨治探析

民間偏方精選,偏方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風濕性心臟病,中醫辨治探析

風濕性心臟病,中醫辨治探析 其他 中醫常識 風濕性心臟病屬中醫「胸痺」範疇。筆者臨床多年,對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多得效益。為拋磚引玉,淺談一管之見。
1.風濕性心臟病病機應從脾論治
經曰:腎為先天,脾為後天。人體之盛衰、水液之統攝和飲食精微之輸布,皆賴脾之功能。一旦功能失調,一髒致病,多髒受累。五行中有生剋乘侮的病理傳變,在治則上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治法。原有治肝當先理脾之治法,故綜合性慢性疾病,應從整體辨證綜合施治。
2.病案舉例陳某,男46歲,8月就診。主診:住某院2年餘,中西醫合治,病情有增無減,經檢查:腦電圖示腦血管硬化,心電圖示左心房肥厚,拍片示腰椎骨質增生,合陽痿一年多,診其脈大小澀結不規則。舌診:舌體肥胖,質暗淡,苔白厚膩,面唇暗黑,大便時硬時溏,小便清長,體肥胖。中醫診斷為綜合性風濕性心臟病,屬心脾陽虛、肝風上逆、濕盛氣滯血瘀為患,宜溫陽化濕、活血破瘀、通絡利水、補腎平肝、升清降濁。處方如下:自擬方:黨參、北芪、丹參、制附子(先煎一小時)、茯苓、蒼朮各30克,薤白、乾薑、桃仁、紅花、木香各10克,瓜蔞仁12克,桂枝、代赭石、山萸肉、五味子20克,半夏、陳皮、赤芍、當歸、川芎、牛膝、檳榔各15克,澤瀉、葛根30克,大棗5枚,共5劑,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次診自覺舒暢。依原方每五天逐漸加附子5克至50克為止。一月後加參七散(紅參、田七各等份共研細末),早晚各5克沖服。五日一診,治療四個月後痊癒。隨訪一年未見復發。
3.體會方中黨參、北芪、蒼朮、陳皮、半夏、木香為六君子湯溫健脾胃主藥;丹參、薤白、瓜蔞仁、半夏為治胸痺主藥;川芎、當歸、赤芍、桃仁、紅花為活血破瘀之主藥;附子、桂枝、茯苓、澤瀉、代赭石、牛膝、八味腎氣合鎮肝之主藥。全方包括六君子湯、腎氣丸、鎮肝熄風、桃紅四物、瓜蔞、薤白通竅活血,六方綜合加減化裁而成。方中重用附子為振發心陽;重用蒼朮者,最振脾陽燥脾濕;葛根提升胃氣,並防止諸藥之燥熱;檳榔助祛瘀利水降逆之功;乾薑助溫中並防止附子之毒;五味子之酸以斂元氣並制蒼朮之燥。諸藥合用,切中病機。
民間偏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