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謹防「情緒疲軟」

民間偏方精選,偏方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入秋謹防「情緒疲軟」

入秋謹防「情緒疲軟」 其他 中醫養生 天氣涼爽了,但許多人卻犯困、精神疲乏。專家表示,前段時間持續高溫,導致人體能量消耗透支,現在必須小心「情緒疲軟」。
有關醫生分析認為,今夏遭遇多年罕見的高溫,人一直處於亢奮狀態,出現脾氣暴躁、容易發火等「情緒中暑」狀況。立秋前後,隨著天氣漸漸涼快,人也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這時就容易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而出現疲軟、困乏等狀況,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
為擺脫這種「情緒疲軟」狀態,醫生建議,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盡量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早晨如能提前進入儲備狀態,就能防止一上班就犯困;中午適當「充充電」,小睡10到30分鐘也利於化解困頓情緒。在飲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深睏倦;要多吃水果、多喝水,最好是喝綠茶,提神效果遠比咖啡好。此外,這種困乏狀態和人體缺氧也有關,因此,可在室內放些綠色植物,如吊蘭、橡皮樹、文竹等植物,能釋放氧氣、調節室內空氣。一陣秋 風起,落葉四處飄,每每此時,小周的情緒又開始低落起來,像小周這種情形的在我們身邊還很多,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身臨草枯葉落的秋天,心中常有淒涼、苦悶、垂暮之感,易誘發消沉心理。
「悲秋」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秋季裡有些人容易傷感呢?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體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它能夠分泌「褪黑素」。這種激素能促進睡眠,但分泌過盛也容易使人抑鬱,氣溫的變化對其分泌會產生間接影響,尤其是在冷熱交替的換季時節。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慾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的聯繫。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裡,人們除了容易「秋燥」,有時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鬱症」。
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
1,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切莫「秋雨晴時淚不晴」地自尋煩惱。秋天,乃「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大好季節,是收穫的季節,大可不必自尋煩惱,失意傷感地「悲秋」。飲食滋養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盡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較薄弱。
2,飲食: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長期喝對於抑鬱很有幫助。
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鬱很有幫助。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磷質,也會幫人們消除抑鬱。
克服情緒低落7法
1、參加鍛煉:體育鍛煉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戶外散步、跳舞、游泳、練太極拳等。
2、改善營養:維生素B有助於改善情緒,這樣的食品有全麥麵包、蔬菜、雞蛋等。
3、走親訪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裡話。
4、樂觀幻想,有些人遭受了一點挫折,凡事總往壞處想。克服的方法是,寧作樂觀的幻想,不作消極的猜度。
5、奮發工作,一旦潛心事業,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便能使人忘記憂傷和愁苦。
6、旅遊和外出:心情煩悶時,看看青山綠水,看看裊裊炊煙,疲勞、苦悶之感頓消。
7、看電影:抑鬱時,看個喜劇片,這種移情效應是很明顯的。
民間偏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