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級的時候,小學老師問我媽是幹什麼工作的。我愣了半天,說:”我媽?我媽……不就是個當媽的?”
真的,我很久都以為媽媽只是個在家當媽的–洗洗刷刷、編編織織,伴著嘮嘮叨叨,偶爾寫寫弄弄。據說有一次,媽媽在杭州看一場演出,突然被兩個啞劇演員請上舞台,讓媽媽坐上太師椅演母親的角色。事後,他們對媽媽說,那天演媽媽角色的女演員因故缺席,他們只好在觀眾席中迅速掃瞄,一眼就看中了媽媽,說:”你一看就像個當媽的!”
於是我看到《北京青年報》上刊出了一張照片–一對來自北京的雙胞胎弟兄曾獲國際最像人物比賽大獎,這次他們正在表演啞劇《出生》。照片上的媽媽很安詳的彎曲著背,享受著這哥倆孝順的捶擊。當時我看了照片還哭鼻子,大聲責問媽媽怎麼又多了兩個大兒子?
事實上,媽媽給我留下的最深影響就是那彎曲著的背。她自己也說:”媽媽的背理應是你童年的搖籃。”因為我小時候多病,一生病就趴到媽媽的背上。那時候媽媽的背是一副擔架,把我一次次抬進醫院;當我遇到一些跨不過去的”河流”時,媽媽彎曲的背又變成一座橋。讓我度過難關……
在北京,有一位阿姨給媽媽送來一輛自行車,說騎車帶兒子上路吧,別背著,太累。於是媽媽就去買架在車上的寶寶椅。誰知一連轉了三天也沒見著。她又只好彎著腰,一個個鄰居家敲門,像一個要飯的,去討一張別人用過的寶寶椅,遺憾的是仍然沒有。原來北京人愛用一種用鐵絲固定在自行車後面的寶寶椅,而媽媽想要的是用竹條編的那種。原因是她怕鐵椅子涼我屁股後容易生病。媽媽繼續不屈不撓彎著背向別人討,結果媽媽的精神感動了一位胖阿姨。有一天,突然聽到了一聲脆亮的:”如姐,我給你討來了!”只見那位阿姨兩手各舉著一張寶寶椅,像舉著兩面勝利的旗。那胖阿姨也是跑了十來戶人家討來的。(後來我才知道這位胖阿姨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張越)。
從此,媽媽自行車後面馱著我,前面裝著一個擱菜的籃兜兜。我總是看到媽媽彎曲著的背。北京的路是那麼長,我常常坐著坐著就趴在媽媽背上睡著了。我感覺這背上有家的溫暖,也有媽媽支撐這個家的許多無奈。那時我們住在一間筒子樓裡,什麼電器也沒有。沒洗衣機,我就跟媽媽去買搓衣板,記得至少也跑了七八家雜貨店才買到一塊。(這塊搓衣板被我們從北京帶回了南京)至今我還記得媽媽彎曲著背,坐在一張小板凳上,前面是裝滿髒衣服的小木盆,盆中擱著那塊搓衣板。媽媽正捲起袖子,在搓衣板上用力搓著……
當時我不知道,媽媽其實在中央電視台幹活,偶爾出現的鏡頭裡,有媽媽很從容地採訪著眾多名流。聽說媽媽年輕的時候,還有點傲氣。因為有才有貌,所以頭昂得挺高。自從有了我,頭就一點點低下去,背就一點點彎下來……
直到現在,媽媽還經常為我彎下腰。上次我在校闖禍弄破了手,血流不止。媽媽得知後,立即趕到學校。只見她彎下腰,對老師說:”對不起,我家孩子又給你們添亂了。”到了醫院,又彎下腰問醫生:”要不要緊,需要逢針嗎?”我突然感覺很對不起媽媽。因為是我,讓媽媽操了太多的心。那天我回家後主動彎下腰對媽媽說:”對不起,讓您彎了太多次腰。我讀了史鐵生的書,他寫書的全部動力最初來自一個願望–就是要讓媽媽驕傲一下。我也一定要讓你重新直起腰,昂起頭!”
媽媽笑容裡含著淚:“史鐵生的媽媽可沒來得及等到讓她驕傲的一天。媽媽並不是為了讓你報答我才來當這個媽媽的。我只想你將來成為一個站立著的人!只要你某一天在我的墓碑上寫著:一個盡力當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