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證不在好,本科就行。
——這是我安慰好友的一句話,覺得蠻有趣的,就記了下來。其實這是個嚴肅的問題,如今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上個好大學,甚至不惜血本送孩子出國留學,這確是家長的一片苦心,但有時太愛了,也會使這種愛變得盲目。我覺得,讀幾本在哪兒讀都是讀大學,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若想混四年得個畢業證,上再好的大學也是荒廢青春,糟蹋爸媽的血汗錢,若勤勤懇懇,充分利用好大學資源,上二本三本甚至專科技校也可以成為人才,環境是可以影響人,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自己。
——特此聲明,這句話絲毫沒有貶低專科技校的同學的意思,望大家明鑒。
2.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給他們規劃人生,幫他們鋪平道路,路一鋪平,孩子也就失去了摔跤的能力和抵抗力,孩子需要的是家長幫他們指路,做人生路上的嚮導,讓孩子少走彎路,起個宏觀調控的作用。中國式教育的不足就在於,孩子不是不能做得更好,而是沒得到足夠多的磨煉機會。
——相比之下,我更為欣賞和崇尚西方的教育觀與家庭模式,那種方式雖少了幾分人情味,卻多了很多理性,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3.與他人關係實際上是自我關係的外化,想對別人寬容些嗎?那就先學會寬容自我。
——我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建議大家也偶爾翻閱一下,不用深,一些淺顯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就會給予你不少的收穫,相信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4.缺陷與優勢只有一步之遙,你的不足背後說不定正隱藏著你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既然每個人都想完善自我,何不努力將劣勢轉化為優勢,使之成為我們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一塊墊腳石呢?
5.人的惰性有時真是難以抗拒,這就要求我們時刻不能懈怠,要與自我作鬥爭。
——世界盃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若不是巴西在開場僅十分鐘那個進球的猛烈刺激,荷蘭八成會繼續懶散地玩弄著皮球,試想,若荷蘭先進球,巴西會不會衝進八強?
——人就是這樣,必須得趕著,才知道往前跑,再高的山,要是有只兇猛的老虎追你,你肯定能跑到山頂(速度得夠快),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在不該懈怠的時候,自己充當下那隻老虎的角色呢?
——我覺得,誰若能克服自身一半兒的惰性,誰就具備了不斷完善自我的毅力與能力,誰也就能夠不斷提高自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
6.當你開始難以忍受自己內心的空虛與浮躁,當你開始厭倦拚命追趕浮華喧囂與世俗化的時代潮流,你便開始在朦朧中懂得,人需要把握好外部世界與心靈空間的距離,相信,再做一番努力,你的那片心靈淨土便會如世外桃源般美妙玄幻地展示在你眼前。
——電視,網絡這些現代傳媒工具,覆蓋面極廣,輻射速度驚人,影響力巨大,然而,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再高,也難以克服自身的局限。我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它們既可以讓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空虛,又可以加倍地增添空虛,而它們滲透給我們內心的那種空虛,使我們一離開它們就不踏實,心裡生出一種恐慌,還有空落落的失落感,於是,剛擺脫掉外部世界的喧囂,我們又跌入虛擬世界的萬丈深淵中無法自拔,心靈得不到片刻的安寧。相比之下,好書真是好東西——百益而無一害的高級心靈營養品。
7.作為一個大寫的“人”,我們的一生中要做的,不只是向外拓展自我的發展空間,還有於身心健康更為重要的,向內,開拓我們的精神家園,耕耘好屬於自己的那片心靈淨土,唯有向內與向外同時擴展,我們才能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與氣魄,和更為開闊的人生維度。
8.人,平時關注些什麼,決定了他視野的寬度和廣度,也就決定了他的胸懷。
——我是個丹東人,家鄉是座邊陲小城,隨著年齡的增長,做井底之蛙的那種壓抑與憋屈的感覺愈發強烈,而今,通過網絡,突然覺得自己的視野變得開闊了許多,不再過分地關注人事的那些細枝末節,心裡逐漸地開朗與明亮起來。(人人網的分享搞得的確不錯,好東西大家分享,這種觀念與風氣十分健康友好,最近我也開始喜歡看分享了,有些東西真的很有用,對學習,對人生,大有裨益)
——於是明白,網絡如果運用得好,是可以增長見識,提高修養的,只不過,這個度太難把握,我有時上網,一打開網頁便忘記了自己要做什麼。
9.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夜之間成熟多少並不重要(過早或過快的成熟大多是違背成長的自然規律的,因而弊大於利),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於反思的頭腦。
——時常覺得自己不像“90”後的孩子,因為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活潑不足,沉穩有餘”,其實我也曾浮躁過,迷茫過,在高考後,在初上大學之時,太多變化讓人極易迷失,而我又是一個面對重大的改變適應能力不夠強的孩子,於是我迷惘了,困惑了。值得慶幸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找回了自我,那個善於反思借鑒,不斷努力完善自我的我自己。
——掌握了反思這門本領,你就掌握了不斷成長的訣竅。
10.人們總是只去關注外在的表象而忽略內在的實質,其實這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那物質的層層外表就如同糖果的包裝紙一樣,只需輕輕揭起,往垃圾桶裡一丟,而抽像的精神實質才是糖紙精心包裹與呵護的糖果,它,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工資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們看待一份工作,不僅僅要看它能給予我們多高的收入,還要看我們能否享受工作的這個過程,而不是僅把它當做生存的工具。(這裡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上文的涵義。)
——這可能就是如今以包裝為主要營業手段的各種產業飛速發展的社會內在心理基礎吧。
然而,我們作為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是否應該靜心思考一下,這種只注重外表而不關注內在的思維模式,哪部分可以保留,哪部分需要校正。
作者: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