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的功效,黃櫨的作用,黃櫨的副作用
黃櫨
(《本草拾遺》)
【異名】黃道櫨、黃櫨材(《中國樹木分類學》),櫨木(《經濟植物手冊》),月亮柴(《貴州植藥調查》)。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黃櫨的木材。
【植物形態】黃櫨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8米。單葉互生,倒卵形,長3~8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或闊楔形,全緣,無毛或僅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側脈6~11對,先端常分叉;葉柄細,長1.5厘米。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花雜性,逕約3毫米;萼片5,披針形;花瓣5,長圓形,長倍於萼片;雄蕊5,短於花瓣;子房上位,具2~3短而側生的花柱。果穗長5~20厘米,有多數不孕花的細長花梗宿存,成紫綠色羽毛狀。核果腎形,直徑3~4毫米,熟時紅色。花期4月。果期6月。
常生於向陽山坡。分佈華北、西南和浙江、陝西等地。
本植物的枝葉(黃櫨枝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木材含硫黃菊素及其葡萄糖甙,又含楊梅樹皮素及沒食子酸等鞣質成分。另有謂木材(帶皮,樹齡20年)含鞣質6.54%。
【性味】《本草拾遺》:"味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1《本草拾遺》:"除煩熱,解酒疸,目黃,水煮服之。"
2《日華子本草》:"洗湯、火、漆瘡及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