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藨葉的功效,黃水藨葉的作用,黃水藨葉的副作用
黃水藨葉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炮次籐的葉。
【植物形態】山泡刺籐,又名:光葉高梁泡、倒盤龍、黃水籐、小米藨、酸藨、黃莓刺、黃花藨、光蓬蔂。
半常綠蔓性灌木,莖有稜,散生鉤狀刺,幼時有密氈毛或近無毛。葉互生,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圓齒牙及波狀淺裂,有時微3裂,近於平滑無毛;葉柄長2~5厘米。圓錐花序長8~14厘米,花白色,直徑約3毫米;萼片被氈毛或近無毛,通常有腺體,宿存;花瓣少有大於萼片者。聚合果由多數小核果集合而成,近圓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於山溝、林緣、路邊,分佈陝西、四川、浙江、江西、貴州、雲南、湖北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
【功用主治】清熱,除濕,解毒。
【選方】1治黃水瘡:黃水藨葉,曬乾研末,撒於瘡上,未破者調麻油或菜油外塗;或用葉搗爛,兌米醋搽。
2治小兒口角周圍腐爛流黃水:黃水藨葉搗敷之,干則另換鮮藥。(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