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的功效,金雀花的作用,金雀花的副作用
金雀花
(《百草鏡》)
【異名】壩齒花(《救荒本草》),金鵲花(《滇南本草》),黃雀花(《綱目拾遺》),陽雀花(《草木便方》),豬蹄花(《福建民間草藥》),斧頭花、甲魚嘴花(《浙江中藥手冊》),陽鵲花(《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花。
【植物形態】錦雞兒(《救荒本草》),又名:醬瓣子(《救荒本草》),大蛇葉(《滇南本草》),飛來鳳(《嘉興府志》),地羊鵲(《天寶本草》),群雀、鐵掃帚、豹皮鞭、鵝根刺。
小灌木,高達1~2米。莖直立或多數叢生,小枝細長有稜,無毛,黃褐色或灰色。托葉2枚,狹錐形,常硬化而成針刺,長可達8毫米;雙數羽狀復葉,小葉4,倒卵形,長1~3.5厘米,闊0.5~1.5厘米,先端圓或凹,具小短尖或無小尖,上部一對小葉常較下方一對為大,革質或硬紙質,兩面具細脈,無毛,上面深綠色而有光澤,下面較淡。花單生,黃色而帶紅,彫謝時褐紅色;花枝中部有關節,上具極細小苞片;花萼鍾狀,萼齒闊三角形;花冠蝶形,旗瓣狹倒卵形,基部帶紅色,翼瓣先端田,下具長瓜,龍骨瓣闊而鈍;雄蕊10,2體;雌蕊1,子房近於無柄,花柱直立,柱頭小。莢果長約3.5厘米,兩側稍壓扁,無毛,內含種子數粒,花期4~6月。
生於山坡上。分佈河北、山東、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金雀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4月中旬采收,曬乾,防蛀。
【性味】1《滇南本草》:"性微溫,味甜。"
4《綱目拾遺》:"性平。"
【歸經】《綱目拾遺》:"入肝、脾二經。"
【功用主治】滋陰,和血,健脾。治勞熱咳嗽,頭暈腰酸,婦女氣虛白帶,小兒疳積,乳癰,跌扑損傷。
1《滇南本草》:"主補氣血癆傷,寒熱撈熱,咳嗽,婦人白帶日久氣虛下陷者效。並頭暈耳鳴,腰膝酸疼,一切虛癆損傷用之良。或豬肉、筍、雞煨食。"
2《綱目拾遺》:"和血祛風,亦入乳癰藥用。""解毒攻邪,能透發痘瘡。"
3《植物名實圖考》:"滋陰,補陽。蒸雞蛋,治頭痛。"
4《上海常用中草藥》:"活血祛風,止咳,強壯。治頭暈頭痛、耳鳴眼花,肺虛久咳,小兒疳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錢;或研末。
【選方】1健脾補腎,明目聰耳:陽雀花,同豬肉做湯或蒸雞蛋服。(《重慶草藥》)
2治干血勞:陽雀花四兩至半斤或鮮品二至三斤,蒸後分多次服。
3治頭暈頭痛:陽雀花一兩,天麻八分。水煎服。
4治虛勞咳嗽:陽雀花(蜜炙)一兩,枇杷芋、羌活各三錢。水煎服。(2方以下出《陝西草藥》)
5治跌扑傷損:金雀花干研一錢,酒下。(《百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