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的功效,苦菜的作用,苦菜的副作用
苦菜
(《本經》)
【異名】荼、芑(《詩經》),荼草、選(《本經》),游冬(《別錄》),野苦馬(《普濟方》),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彙精要》),苦苣、苦荬、天香菜(《綱目》),老鴉苦荬(《醫林纂要》),滇苦菜、苦馬菜(《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苦苣菜(《綱目》)
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無毛,頂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葉互生;長橢圓狀廣披針形,長15~28厘米,寬3~6厘米,羽裂或提琴狀羽裂,邊緣具不整齊的刺狀尖齒;基部葉有短柄,莖上葉無柄、呈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數枚,頂生,直徑約2厘米。總苞圓筒狀,長12~15毫米,基部具有脫落性的絹狀毛,內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銳,具疏生的長毛;花全部為舌狀,黃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2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扁平,每面除有3條明顯的縱紋外,並有粗糙的橫紋,成熟後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花期4~6月。
生長於路邊及田野間,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本植物的根(苦菜根)、花及種子(苦菜花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全草(產於澳大利亞者)含抗腫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後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時後殺死小鼠,肉眼及顯微鏡觀察,均可見到肉瘤受到明顯的傷害(出血、壞死等)。
【性味】苦,寒。
1《本經》:"味苦,寒。"
2《別錄》:"無毒。"
【歸經】1《本草經疏》:"入心、脾、胃三經。"
2《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腸。"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
1《本經》:"主五藏邪氣,厭谷胃痺。"
2《別錄》:"療腸澼,渴,熱中疾,惡瘡。耐饑寒。"
3《日華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義》:"折之白乳汁出,常常點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涼血熱,寒胃,發肚腹中諸積,利小便。"
6《本草會編》:"明目,主諸痢。"
7《綱目》:"治血淋痔瘺。"
8《醫林纂要》:"瀉心解暑,去熱除煩,通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打汁或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煎水熏洗。
【宜忌】1《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
2《隨息居飲食譜》:"不可共蜜食。"
【選方】1治肝硬化:苦萊、酢漿草各一兩。同豬肉燉服。(江西)
2治樸蛇瘴:野苦馬汁、燈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濟方》)
3治慢性氣管炎:苦菜一斤,大棗二十個。苦菜煎爛,取煎液煮大棗,待棗皮展開後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藥膏一匙,大棗一枚。(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治小兒疳積:苦菜一兩,同豬肝燉服。(江西)
5治對口惡瘡:野苦荬擂汁一鐘,入薑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瑤經驗方》)
6治壺蜂叮螫:苦菜汁塗之。(《摘元方》)
7治婦人乳結紅腫疼痛:紫苦菜搗汁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