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功效,羌活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羌活的功效,羌活的作用,羌活的副作用

羌活
(《本經》)

【異名】羌青、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風使者(《國藥的藥理學》),黑藥(《青海藥材》)。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1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以上。根莖塊狀或長圓柱狀。莖直立,表面淡紫色,有縱溝紋,中空,無毛。葉互生,莖下部的葉為2~3回單數羽狀復葉;葉柄長10~20厘米,基部抱莖,兩側成鞘狀;小葉3~4對,卵狀披針形,小葉片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具不等的鈍鋸齒,最下一對小葉具柄,最上一對個葉近無柄;莖上部葉近無柄。基部擴大呈長卵形的鞘而抱莖;葉片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0~15枚,長短不等,表面粗糙;無總苞。小傘形花序約有花20~30朵;萼片5枚,裂片三角形;花瓣白色,5枚,倒卵形,先端尖,向內折捲;雄蕊5個;花絲細,彎曲,花藥橢圓形,2室;花柱2枚,短而反折,花柱基扁壓狀圓錐形,子房卵圓形,下位,2室。雙懸果卵圓形,平滑無毛,背稜及中稜有翅,側稜無翅,稜槽間通常有油管3~4個,合生面有油管5~6個,果實成熟時裂開成2分果,懸掛在兩果柱的頂端。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高山灌木林或草叢中。分佈青海、四川、雲南、甘肅。

2寬葉羌活,又名:鄂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有根莖。莖基部紫紅色,表面有縱溝紋,無毛。中空,莖下部葉大,2回或近於3回的羽狀復葉,葉柄長7~9厘米,基部成鞘狀,抱莖;小葉的最後裂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又作不規則的羽狀深裂;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而成廣闊膨大的紫色葉鞘;兩面無毛,僅下面葉脈上稍有毛。復傘形花序上密生多數花,小傘梗長1厘米,小總苞片多數,線形,與小傘梗等長或稍短;花萼5片,狹三角形;花瓣5片,黃色,卵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0.6毫米,先喘漸尖,向內折捲;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藥橢圓形,花絲柔軟向內彎曲;子房下位,2室,花柱2,甚短。雙懸果具6翅,其分生果的背枝和中校有翅,而側枝無翅。接合面向內凹。花果期7~8月。
野生在高山向陽山坡草叢及灌木叢中。分佈四川、青海、陝西、河南等地。

3川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粗大,節間極短。莖基部常呈紫色,表面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為3出2回羽狀復葉,長約30厘米,有時可達60厘米;葉柄約為全長之半,有細稜,基部鞘狀;小葉羽裂,下部第一對小葉有柄,其餘常無柄,裂片披針形或卵形,邊緣有尖或鈍的粗齒,兩面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5~20枚,有枝,平滑,無總苞;小總苞線形;萼齒5;花瓣5,黃綠色,倒卵形,先端狹尖而內卷;雄蕊5;花柱基凸出,柱頭2。雙懸果闊卵形,背稜和中稜均發達,有翅,側稜無翅,稜槽問有袖管3~4個。花期7~8月。
分佈四川、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採集】舂、秋挖取根及根莖,去淨莖葉細根、泥土,曬乾或烘乾。

【藥材】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

1蠶羌:又名:螺絲羌。為乾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鬚根痕。質輕鬆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硃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2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略大。

3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4條羌:為乾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鬚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鬆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硃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硃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竹節羌次之,大頭羌最次。
主產於四川(稱川羌活)、甘肅、青海(稱西羌活)。此外,陝西、雲南、新疆、西藏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寬葉羌活含揮發油等

【炮製】揀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晾乾。

【性味】辛苦,溫。

1《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2《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

3《湯液本草》:"氣微溫,味苦甘,平。"

【歸經】入膀胱、腎經。

1《珍珠囊》:"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

2《湯液本草》:"足太陽、厥陰經。"

3《本草蒙筌》:"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痺,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用於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洩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1、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痺湯。

1《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痺。"

2《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並氣,筋骨拳攣,四肢羸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酸疼,通利五臟。"

3《珍珠囊》:"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亦能溫膽。"

4《品彙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5《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肝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赤。"

6《會約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痺痛忌服。

《本草經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證,誤用反致作劇。"

【選方】1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板藍根、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

2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級》羌活湯)

3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4治太陽經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搐之。(《玉機微義》)

5治客寒犯腦,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6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朮,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羌附湯)

7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稿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名家論述】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醫學啟源》:"羌活,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本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又治風濕。《主治秘訣》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濕頭痛,五也。"

3《本草匯言》:"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故瘍證以之能排膿托毒,發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主治痿、痙、癲癇,麻痺厥逆。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

4《本經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藭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汗散表,透關利節,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於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5《本草正義》:"羌、獨二活,古皆不分,《本經》且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別錄》,止有獨活而無羌活。李氏《綱目》尚沿其舊。然二者形色既異,氣味亦有濃淡之殊,雖皆以氣勝,以疏導血氣為用。通利機關,宣行脈絡,其功若一。而羌活之氣尤勝,則能直上頂巔,橫行支臂,以盡其搜風通痺之職,而獨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頤之師門,恆以羌活專主上部之風寒濕邪,顯與獨活之專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瘍之一切風濕寒邪,著於肌肉筋骨者亦分別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獨各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節牽攣,手足上下交痛,則竟合而用之,宣通絡脈,更能神應,固不僅內科著痺,應手輒效,而外科之風寒濕邪,亦莫不投劑立驗。又按羌活本含辛溫之質,其治療宜於風寒風濕,而獨不宜於濕熱,以濕邪化熱,即為溫病,似無再用辛溫之理,然此惟內科證治為然,若外瘍之屬於濕熱者,苟腫勢延蔓,引及骨節筋肉伸縮不利,非以羌、獨之善走宣通為治,則效力必緩,故雖熱病,亦不避用,但僅以為嚮導而任佐使之職,則份量甚輕,其主任之君藥,固猶是理濕清熱之正劑,此亦發表不遠熱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為借口也。"

【貯藏】置乾燥處。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