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的功效,苘麻的作用,苘麻的副作用
苘麻
(《唐本草》)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
【植物形態】苘麻,又名:白麻(《綱目》),青麻、野苧麻、八角烏、孔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達3~4米。莖直立,具軟毛。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8~18厘米。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0.8~2.5厘米,粗壯;花萼綠色,下部呈管狀,上部5裂,裂片圓卵形,先端尖銳;花瓣5;黃色,較萼稍長,瓣上具明顯脈紋;雄蕊簡甚短;心皮15~20,長1~1.5厘米,頂端平截,輪狀排列,密被軟毛,各心皮有擴展、被毛的長芒2枚。蒴果成熟後裂開;種子腎形、褐色,具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常見於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佈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苘麻根),種子(苘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2%。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苦,平。"
【功用主治】1《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2《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酸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
【選方】治癰疽腫毒:苘麻鮮葉和蜜搗敷。如漫腫無頭者,取鮮葉和紅糖搗敷,內服子實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