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的功效,博落回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博落回的功效,博落回的作用,博落回的副作用

博落回
(《本草拾遺》)

【異名】落回(《酉陽雜俎》),號筒草、勃勒回(《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號簡稈(《湖南野生植物》),號筒青(《土農藥志》),滾地龍(《廣西中獸醫藥楂》),山號筒、山麻骨(《中國土農藥志》),猢猻竹、空洞草、角羅吹、號角鬥竹、亞麻筒(《浙江農藥志》),三錢三(《廣西中藥志》),山火筒(《農藥植物手冊》),山梧桐(《杭州藥植志》),通大海、泡通珠、邊天蒿、通天大黃(《湖南藥物誌》),土霸王(《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號桐樹(《江西醫藥》(7):371,1966)。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博落回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體帶有白粉,折斷後有黃汁流出。莖圓柱形,中空,綠色,有時帶紅紫色。單葉互生,闊卵形,長15~30厘米,寬12~25厘米,5~7或9淺裂,裂片有不規則波狀齒,上面綠色,光滑,下面白色,具密細毛;葉柄長5~12厘米,基部膨大而抱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萼2片,白色,倒披針形,邊緣薄膜質,早落;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細而扁;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下垂,倒卵狀長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5毫米,扁平,紅色,表面帶白粉,花柱宿存。種子4~6粒;矩圓形,褐色而有光澤。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於山坡、路邊及溝邊,分佈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採集】5~10月采收。

【化學成分】根含血根鹼、白屈菜紅鹼、博落回鹼。此外,尚分出原阿片鹼、α-別隱品鹼、氧化血根鹼、B-鹼、C-鹼。從全草中分出了原阿片鹼、α-別隱品鹼及另一種A-鹼。

【藥理作用】1驅蟲作用
博落回中的三種生物鹼,有殺線蟲作用;對某些細菌及真菌也有抑制效力。

2殺蛆作用
博落回有殺蛆作用,能抑制蠅卵孵化;殺蛆作用以葉及果皮效力最強,莖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乾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為生物鹼。

【毒性】博菇回含多種生物鹼,毒性頗大。文獻上已屢有口服或肌注後中毒乃至死亡的報道,主要為引起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動物實驗也證明,將博落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靜脈,可引起心電圖的T波倒置,並可出現多源性多發性室性期前收縮,伴有短暫的陣發性心動過速;阿托品有對抗作用。

【性味】辛苦,溫,有毒。

1《本草拾遺》:"有大毒。"

2《四川中藥志》:"苦辛,溫,有大毒。"

3《湖南藥物誌》:"辛澀,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消腫,解毒,殺蟲。治指疔,膿腫,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滴蟲性陰道炎,下肢潰瘍,燙傷,頑癬。

1《江西民間草藥》:"治臁瘡,頑癬,白禿子,以葉浸醋內七、八日,杵爛敷患處,一日一換。"

2《廣西中藥志》:"外用治跌打。"

3《湖南藥物誌》:"祛風解毒,行氣消腫,殺蟲。"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品有毒,內服宜慎。

【選方】1治惡瘡,癭根,贅瘤,息肉,白癜風,蠱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瘡瘺者:博落回、百丈青、雞桑灰等分。為末敷。(《本草拾遺》)

2治指疔:一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加食鹽少許,同濃茶汁搗爛,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二號桐樹(連梗帶葉)一把,水煎熏洗約十五分鐘,再將煎過的葉子貼患指,日二至三次。早期發炎者,如此反覆熏洗,外貼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膿,則須切開排膿,不適宜本藥。(《江西醫藥》(7):371,1966)

3治臁瘡:博落回全草,燒存性,研極細末,撒於瘡口內,或用麻油凋搽,或同生豬油搗和成膏敷貼。(《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下肢潰瘍:一博落回煎水洗;另用葉二張,中夾白糖,放鍋內蒸幾分鐘,取出貼患部,每日換一次。二博落回(鮮根)兩斤,煎濃汁,調蠟燭油塗瘡口周圍,外用紗布包紮。

5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後用燈芯灑滴耳內。

6治黃癬(癩痢):先剃髮,再用博落回二兩,明礬一兩,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

7治水、火燙傷: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調搽。(4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8治蜈蚣、黃蜂咬傷:取新鮮博落回莖,折斷,有黃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臨床應用】1治療各種炎症
用博落回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每日2~4次;小兒每次0.5~1.5毫升,每日2次。曾用於大葉性肺炎、小兒肺炎、急性扁桃體炎、上感高熱、支氣管肺炎、耳下腺炎、急性闌尾炎、深部膿腫、膽道蛔蟲症、膽囊炎、外傷、下腿潰瘍、脈管炎,不全性腸梗阻、產褥熱、各種中小手術後等患者共300餘例,90%以上均有預防或控制感染作用。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博落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綠色鏈球菌等高度敏感;對鮑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類大腸桿菌等中度敏感;對綠膿桿菌則不敏感。

2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將鮮嫩號筒桿(博落回)莖葉切碎,加水熬成每毫升含生藥25克的浸膏。先用1:5000高錳酸鉀液(嚴重者用50%號筒桿溶液)300~500毫升沖洗陰道,後用棉簽蘸藥反覆塗擦陰道壁2~3次,或留置含藥的陰道棉栓。每天上藥1~2次,7~10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連續3天,取標本鏡檢,以觀察療效。治療時機,以月經期結束後為佳。一般3個療程可以根治。共治療132人,經一個療程後,症狀全部消失,陰道分泌物鏡檢全部轉陰。據顯微鏡觀察,在載有滴蟲的玻片上滴入號筒桿浸膏後,滴蟲即立刻全部死亡;而滴入卡巴胂、滅滴靈等2小時後,滴蟲仍在活動。由此證明,號筒桿浸膏是一種滅滴蟲作用較強的藥物。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