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豆根的功效,烏豆根的作用,烏豆根的副作用
烏豆根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山豆根。
【來源】為豆科植物西南槐樹的根。
【植物形態】西南槐樹
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軟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1~17枚,主軸密被棕色毛;小葉片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下部小葉較小,長1.5~4厘米,頂端小葉較大,長4~6厘米,先端漸尖,有時鈍圓,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上面初被淺銹色短毛,後變無毛,下面被淺銹色毛。總狀花序腋外生,常與葉近於對生;萼鍾狀,5淺缺刻,外被淺銹色短柔毛;花冠蝶形,淡黃色,旗瓣狹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爪;雄蕊10,花絲基部均有毛;子房有毛,柱頭頭狀。莢果長2~5厘米。種子1~3。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山坡林下、濕潤的灌叢中或石壁上。分佈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涼,味苦澀。
【功用主治】清熱除濕。治癆傷,水瀉。
【選方】1治癆傷:烏豆根一兩。泡酒服。
2治水瀉:烏豆根五分。磨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