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草的功效,夏至草的作用,夏至草的副作用
夏至草
(《陝西中草藥》)
【異名】夏枯草、白花夏枯(《滇南本草》),燈籠棵(《江蘇植藥志》),風輪草(《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夏至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疏生分枝。莖方形,被有倒生的細毛。葉掌狀3全裂,裂片有鈍齒或小裂,兩面均密生細毛,下面葉脈凸起;葉柄被有細毛。花輪有花6~10朵,腋生;苞片與萼筒等長,剛毛狀,被有細毛;花萼鍾形,長5.2毫米,外面被有細毛,喉部有短柔毛,具5脈和5齒,齒端有尖刺,上唇3齒較下唇2齒長;花冠白色,鍾狀,長5.5毫米,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簡內面無毛環,上唇較下唇長,直立,長圓形,內面有長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2強,不伸出,花藥2室;花柱頂端2裂,裂片相等,圓形。小堅果褐色,長圓狀三稜形。花期3~6月。果期6~7月。
生手低山區或水邊、路旁。分佈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及陝西、甘肅、雲南、貴州等地。
【採集】夏至前盛花期采收,曬乾或鮮用。
【性味】《陝西中草藥》:"味微苦,性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陝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治貧血性頭昏,半身不遂,月經不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4錢;或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