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選項A
選項A:公明儀
小貼士: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這一成語的出處見漢牟融《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載於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說的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公明儀的音樂家,是個音樂全才,既能作曲又能演奏,尤其是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加上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因此很受人敬重。由於癡迷於音樂,他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著琴到郊外彈奏。一年春暖花開時節,他來到郊外,看見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起,信心膨脹,擺上琴,撥動琴弦,給這頭牛彈起了自己引以為傲的保留節目樂曲 「清角之操」,但老黃牛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公明儀一琢磨,心想這支曲子是不是太高雅了,於是換了個曲調,彈起了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繼續變招使出渾身解數,老黃牛仍然不為所動,只是偶爾甩甩尾巴,驅趕著牛虻,照樣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公明儀覺得大傷面子,變得十分沮喪。旁邊的人勸他說:「您不要生氣了!不是您彈的曲子不好聽,是您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公明儀如夢方醒,歎口氣,悵然而歸。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