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選項D
選項D:江漢流域民歌
小貼士: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是南方大國,它在政治、文化上雖與中原地區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在詩歌、樂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詩》三百篇中,就已經包括了中國中南部江漢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其中某些作品如《漢廣》、《螽斯》,《摽有梅》等詩,隔句用一「思」字、「兮」字綴在句末,很有規律,在形式上顯示出一定特色。另外,在其他古籍中也保存一些楚地歌謠,如《接輿歌》(《論語·微子》)、《孺子歌》(《孟子·離婁》)、《越人歌》(《說苑·善說篇》)、《徐人歌》(《新序·節士篇》)等。它們都不是四言體,而且都在隔句末尾用語助詞「兮」字,與中原地區的民歌在形式和風格上都有不同。這些楚地民歌的藝術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為他創造「楚辭」體詩篇的基礎。 楚歌在秦漢之際和西漢初,仍然在楚人中流行並受到喜愛,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史記·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漢書·韓延壽傳》:「歌者先居射室,望見延壽車,噭咷楚歌。」又據《漢書·禮樂志》說:「高祖樂楚聲。」漢高祖劉邦所作著名的《大風歌》,正是楚歌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