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選項D
選項D:奴隸
小貼士:當著炎帝被蚩尤所逐逃到涿鹿,求助於軒轅黃帝、並結成部落大聯盟共同攻打蚩尤之時,雖並非人人有姓,而是一個部落只有幾姓的不同氏族群團,但作為一個部落聯盟,其姓也就比較可觀了。古人好舉成數,以百而言多,故稱這種軍事大聯盟中的人群變為「百姓」。而將戰敗被俘的九黎人,則稱作「黎民」,以與「百姓」相區別。是時的「百姓」與後世百姓絕不相同,而是有一定社會性地位的貴族總稱。如《國語·楚語》載:「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而「黎民」或簡稱為「民」則是奴隸。他們沒有家室,也無姓氏,並被刺瞎一目作為特有的標記。他們甚至可以被奴隸主作用人牲,殺死以祭神或殉葬。古時,鬲為炊器,又為葬禮中用的陪葬器皿,故「黎民」也被稱作「人鬲」。如《令簋》記:「姜商(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書·堯典》云:「黎民於變時雍。」蔡沈集傳:「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這裡所說的「民首皆黑」,即是「墨面」、「黔首」之意。不過,這裡應當指出:黎民可以被稱作人鬲、「民首皆黑」的人,但人鬲和「民首皆黑」的人卻並不等於黎民,因為,「百姓」也有犯法而淪為奴隸地位的,而奴隸中的黎民,或也會有因立功而改變地位為「百姓」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演變,百姓和黎民的差別越來越小,都成為被統治的平民。於是,終至將「黎民」與「百姓」聯在一起,統作普通人民的一種稱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