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某些物質在低溫下,電阻率突然減小到零,這種現象叫超導現象,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叫超導體。
第一次發現這種現象的物理學家是荷蘭人昂裡斯。他發現當水銀溫度降到4.2K(-268.8℃)水銀電阻突然消失,當溫度略大於4.2K時,水銀具有通常的導電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在變化磁場中放上用超導材料做成的環,由於電磁感應,環中出現了感應電流。將環冷卻到超導態後撤去磁場,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環中不再產生感應電流。可是經過兩年半後測定環中電流強度,發現環中的電流強度沒什麼減小,幾乎等於撤去磁場前的電流值。這是因為環中電能的損失是電流通過電阻做功轉化為熱能,超導態下環的電阻為零,根據焦耳
定律Q=I2Rt,環產生熱量為零,即電能沒有損失。
在昂裡斯發現了超導現象後,人們相繼發現了28種元素在常壓下三種元素在高壓下具有超導性,五千多種合金和化合物也具有超導性。
超導體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呢?首先是利用超導態下物質電阻為零的特性。在電力輸送中,由於輸電線電阻的存在要消耗電能。為了減少損失,人們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變電所採用高壓送電,即使如此也要在輸電線上
損失約30%的電能。若用超導材料做輸電線,不僅能把輸電線上的電能損失節約下來,而且也節約了建變電所所花費的資金,同時又避免了由於高壓送電引起的火災和觸電事故。我們常見.的電力設備是電動機與發電機,它們的內部都有用導線繞成的線圈。考慮電流通過線圈電阻的
熱效應,必須選用一定粗的導線繞制線圈,使電機體積龐大。若用超導體繞制線圈,導線不管多細電阻均為零,這樣就可以做成體積小,重量輕、噪音低、功率大的發電機。在高能物理領域,需要用高速粒子轟擊原子核,使原子核發生變化。這些高能帶電粒子是由迴旋加速器加速後得到的。迴旋加速器需要一個約104高斯的強磁場,目前這個強磁場是由0.9mm粗的導線繞成直徑約為lm的大線圈,通過大電流後獲得的。由於線圈內電阻存在,當電流通過時產生了大量熱,若用水冷卻,要消耗約6X104KW能量,冷卻水用量為每秒1t。若採用低溫液氦超導體來製成這個電磁鐵,只需消耗10KW的功率來製造這種液氦,所用的功率是上述消耗功率的六千分之一。這種磁場不僅耗能少且具有體積孝重量輕、穩定性好、均勻度高等優點。
在交通運輸方面,人們希望列車的速度能達到飛機的水平。由於列車的車輪與鐵軌間存在摩擦,要使列車的速度達到飛機的速度是十分困難的。若能讓列車行駛時懸浮在軌道上面,就可以消除車輪與軌道的摩擦。利用超導體技術就可達到此目的。下圖是超導磁懸浮式高速列車
示意圖。列車底部裝有液氮冷卻的超導體,使它構成超導電磁鐵,它向軌道面產生強磁常在軌道面上安置鋁制閉路環。列車行駛時,列車上的超導電磁鐵產生強磁場,在鋁環內感應出強電流,此電流又使鋁環產生強磁場,這兩個磁場相互排斥,使列車浮起。列車在直線推進電機帶動下高速行駛。列車停止時,環內無感應電流,列車將落到軌道面上,故列車仍裝有一定數量的車
輪供啟動和停止時使用。這種列車在日本已正式投入營運。
除了我們中學課本所介紹過的超導體零電阻特性之外。
它還有完全抗磁性、隧道效應(即微超導電性)。利用
完全抗磁性可製成磁屏蔽和磁懸浮裝置。利用其微超導
電性可製成翻轉時間為10-11s的觸發器,將此觸發器裝在電子計算機上,可將計算速度提高10~100倍。日本於1989年製出第一台此種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可達每秒10億次。自發現超導現象以來,人們致力於提高超導態溫度和尋求高溫度的超導材料。我國及華裔物理學家在超導領域的成就十分顯著。1986年美籍物理學家朱經40.2K(-232.8℃)發現了超導現象;同年12月26日中科院物理所趙忠賢獲得溫度為48.6k(一224.4℃)的超導材料;12月30日朱經武又在52.5k(一220.5℃)發現了超導現象,1987年又把它提高到了98K(-175℃)同年2月24日趙忠賢獲得100K以上的超導材料,3月中國科技大學獲得起始轉變溫度為215K(-580C)的超導材料。可以預見,我國在超導領域研究的成功,必將給其它領域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