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英特爾公司11日說,它最新研製成功30納米晶體管(1納米為十億分之一米)。這一突破將使電腦芯片速度在今後5到10年內提高到目前的10倍,同時使硅芯片技術離物理極限更近一步。
英特爾公司說,他們開發出的這種迄今世界上最小最快的晶體管,厚度僅為30納米,相當於三個原子疊加的厚度。這將使英特爾公司可以在未來5到10年內生產出集成有4億個晶體管、運行速度為每秒10吉赫茲、工作電壓在1伏以下的新型芯片。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速度最快的芯片「奔騰4代」集成了4200萬個晶體管。
英特爾一位工程師在接受本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30納米晶體管的研製成功使我們對硅的物理極限有了新看法。硅也許還可以使用15年,此後會有什麼材料取代硅,那是誰也說不准的事。」
工程師介紹說,更小的晶體管意味著更快的速度,而更快速的晶體管是構築高速電腦芯片的核心模塊,電腦芯片則是電腦的「大腦」。英特爾預計,利用30納米晶體管設計出的電腦芯片可以使「萬能翻譯器」成為現實,比如操英語者到法國旅遊,就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翻譯器將英語實時譯成法語,在機嘗旅館或商店不會有語言障礙。在安全設施方面,這種芯片可以使警報系統識別人的面孔。此外,將來用1500美元就可以買一台10吉赫茲台式電腦,其運算能力可以跟現在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主機媲美。
單位面積上晶體管的個數是電腦芯片集成度的標誌,晶體管數量越多,說明集成度越高,而集成度越高,處理速度就越快。30納米晶體管將開始出現在用0·07微米技術產品上,目前英特爾使用的是0·18微米技術,而1993年的「奔騰」處理器使用的是0·35微米技術。在芯片上「刻畫」電路,0·07微米技術用的是超紫外線光刻技術(EUV),比現在最先進的深紫外線光刻技術更為先進。英特爾的工程師說,如果在紙上畫線,深紫外線光刻使用的是鈍鉛筆,而超紫外線光刻使用的是削尖了的鉛筆。
據英特爾華裔高級副總裁、芯片專家虞有澄解釋,晶體管越來越小的好處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提高現有產品性能;二是工程師可以設計原來不可能的新產品。這兩個好處正是推動半導體技術發展的動力,因為公司提高了利潤,就有可能在研發上投入更多。他說,這是所謂「摩爾定理」的真正內涵。60年代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摩爾預言說,由於硅技術的發展,一塊半導體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將翻一番。1971年英特爾生產的第一個芯片只有2300個晶體管,1997年生產的「奔騰II」就增加到2000多萬個。
虞有澄認為,電腦芯片的不斷更新將使電腦更加智能化,同時提高因特網的速度並大大促進電子商務、高清晰度電視和無線通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