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聲音不但會「爬行」,而且還會「跳躍」呢!
1921年5月9日,蘇聯的莫斯科近郊發生了一次大爆炸。據調查,在半徑70公里範圍內,人們清清楚楚地聽到了「轟隆轟鹵的爆炸聲;但是從半徑70公里到半徑160公里的範圍內,人們卻什麼也沒有聽到;奇怪的是,從半徑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徑300公里的遠方,人們又聽到了爆炸的轟鳴聲。
這真是怪事!聲音怎麼會「跳」過中間這片地區呢?物理學家發現,聲音有一種「怪癖」,它在空氣中愛揀溫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當遇到溫度高、密度小的空氣,聲音便會向上拐彎到溫度較低的空氣中去。如果某一個地區,地面附近的氣溫變化比較複雜,這兒溫度高,那兒溫度低,聲音經過的時候,一會兒拐到高空,一會兒又往下拐,這樣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說的那種聲音「跳」動的現象。
安徽省合肥市新建的長途電話大樓,樓頂聳立著一座塔鐘。這塔鍾準時打點,鐘聲悅耳,響遍全市。但是住在遠郊的居民聽到的鐘聲,有時候清晰,有時候模糊,有時正點,有時「遲到」。這是塔鐘的失誤嗎?不是,這也是聲音的「怪癖」——愛走氣溫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長日久,社員們得出一條經驗:平日聽不見或聽不清鐘聲,一旦突然聽得很清楚,就預兆著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這是因為這時空氣濕度大,濕空氣比干空氣的密度大,容易傳播聲音的緣故。
傳說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住在古寺附近的老人,他雖然不識字,卻有識別天氣變化的本領。後來老人快要死了,鄉鄰們要求他把「預測風雨」的秘訣留下,以便今後安排農事。老人同意了,但是他只說了一句話:「遠寺鐘聲清,不用問天公」。說完便嚥氣了。當時人們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懂得了其中的秘密。原來,這位老人已懂得鐘聲清晰程度跟天氣變化的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