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蠟瓣花
分布地區
雲南的西北部,在怒江與瀾滄江分水嶺
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老干粗厚、平滑;小枝無毛,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細小皮孔;芽長圓形至卵狀紡錘形,長0.8—1(—1.5)厘米,芽鱗近干膜質,褐色,鈍,外面無毛,內面被白絲毛。葉薄革質,圓狀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長(3.5—)5—12厘米,寬4—8厘米,先端急銳尖至極短漸尖,基部偏心臟形,表面無毛,或在脈間被極疏生長白絲毛,背面初時脈上有長毛,最後無毛(稀老熟時仍全面被毛);側脈8—9對,第一對側脈向外側分出第二次側脈6—9條,均伸出葉緣成小齒實,稀因內卷而看來像全緣,第三回橫脈極密,細網脈均略顯;葉柄長(0.5—)1—2厘米,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於第一回幼枝或具葉片l—2枚的短枝上,成果時較疏,長4—5厘米,花序柄長1—2厘米,序軸被簇生長柔毛;萼筒寬而無柄,陀螺形,長約1毫米,被白粉,萼齒較萼筒短,先端圓形;花瓣窄匙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極鈍,爪不顯,退化雄蕊10枚,四方形或微伸長;子房無毛,花柱略叉開,長3毫米。果序長5—7厘米;蒴果長寬各約6—7毫米,從增大有稜的萼筒伸出約2.5毫米,褐色。種子長卵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種臍白色。果期5—11月。
生長習性
海拔1700—2500(—3100)米的溝谷雜木林或灌叢中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