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木蓮
分布地區
雲南(麻栗坡、金平、馬關)廣西(靖西、那坡) 分佈極窄,僅見於雲南東南部金平,麻栗坡、馬關,西疇及廣西西南部靖西、那坡等縣的局部地區。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峽谷。
形態特征
莖,葉,花,果實 1、莖。常綠喬木,高10-20米;新枝綠色,小枝粗壯,淡灰色。 2、葉。葉革質,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0一35厘米,寬10一13厘米,先端鈍尖或短突尖,基部寬楔形,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帶灰白色,側脈12一16對;葉柄長2.6一5.5厘米;托葉痕約為葉柄長的1/4。 3、花。花被片9一11,外輪3,淡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長6一11厘米,中輪的上部2/3紫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長8一11厘米,內輪3(-4),上部2/3淡紅色,間有深紅色線紋,倒卵狀匙形,長7.5一10厘米;雄蕊藥室內向裂,藥隔及花絲紅色;雌蕊群卵圓形。 4、果實。聚合果長圓狀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6-20厘米,直徑8-10厘米,蓇葖果成熟時鮮紅色和紅褐色,沿背縫及腹縫開裂,頂端具喙。
生長習性
大果木蓮生長在北熱帶季雨林或溝谷雨林中的石灰岩山地。氣候濕熱多雨,干季多霧,空氣濕度大(林內濕度可達90%以上),年平均溫19-22℃,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土壤為不同類型的石灰岩土或山地黃壤,pH值6.5-7.5,有機質含量約15%,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厚達10-20厘米以上。大果木蓮常星散生於由木蘭科 、樟科、山毛櫸科、山茶科植物組成的混交林內。為陽性樹種,多生於向陽東南坡的溝谷或山腰中部。因林地潮濕、種子難於發芽,林中幾無幼苗幼樹。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期10-11月。
栽培繁育
播種方法可參照香木蓮、大葉木蓮或華蓋木的方法。但大果木蓮的原產地在北熱帶的石灰岩山地,要求土壤中性或微酸性,pH值6.5-7.5,種子發芽所需溫度以20-30℃為宜。幼苗期要求遮蔭,生長環境要求有較高的濕度。 應在種子未落之前及時采收。將採下的聚合果曬乾或陰乾,待蓇葖裂開時將種子取出,除去紅色外種皮,即行播種。也可將潔淨種子進行沙藏,待翌年春天播種。種子發芽溫度需保持在20-30℃。苗床以疏鬆的沙壤土為宜,播后土壤不宜過濕,約40-50天出苗,苗期需遮蔭,切勿曝曬。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大果木蓮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僅分佈於雲南東南部及廣西西南部。該棵大果木蓮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中國已故著名植物學家劉玉壺教授自雲南邊界引種保存在華南植物園木蘭園的,其葉大亮綠,花大色艷,芳香怡人,樹形優美,是非常珍貴的庭園觀賞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