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木蘭
分布地區
僅分佈於雲南南部,生於海拔300-1300m處的山地、丘陵及石灰岩溝谷,景洪,思茅等縣(市)。緬甸、泰國、老撾也有分佈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葉革質,通常倒卵狀長圓形,長(15一)20一30(一65)厘米,寬(4一)8一16(-22)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凸起,下面灰綠色,側脈15-22對。葉柄長3一5.5(-10)厘米,托葉痕的長度超過葉柄之半或達葉基部。花乳白色,直徑5一10厘米,花被9-10(一12)輪3,近革質,卵狀長圓形,長5.5一7厘米,中、內兩輪肉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匙形,長5一7厘米;雄蕊多數,長14一20毫米,花藥內向開裂;雌蕊群橢圓狀卵圓形,長3一3.5厘米;花梗粗狀,向下彎曲。聚合果圓柱形或圓柱狀卵圓形,長2.5-4厘米;蓇葖80一104枚,具瘤點,頂端具長喙;種子粉紅色,內種皮黑褐色,近心形,長寬約1厘米。
生長習性
大葉木蘭分佈於山地、丘陵以及石灰岩石山溝谷。產地主要位於西部北熱帶偏干性季雨林、雨林地帶,間可北伸至西部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的南緣,熱量豐富,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21-23℃,全年無霜;滇南年雨量1200-1500毫米,乾濕季明顯,但干季多濃霧、可補償水分不足;滇東南因河谷向東南開口,年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生境濕熱。土壤為磚紅壤性土或磚紅壤性紅壤,土層深厚、潮濕,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5.5-6.1;石灰岩石山區為石灰岩土,微酸性至中性。大葉木蘭常散生於溝谷雨林或山地雨林上層,喬木有千果欖仁TerminaliamyriocarpaHuercketMuell.-Arg.、番龍眼PometiapinnataG.Forst、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lanceaefoliunnnmRoxb.、網脈肉托果SemecarpusreticulataLecte.等。在石灰岩溝谷則出現在以四數木TetramelesundifloraR. Br.為主的石灰岩季雨林,同時樹種還有絨毛紫薇LagerstroemiatomentosaPresl.、槿棕CaryotaurensL.等。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栽培繁育
用種子繁育。8-10月,在聚合果成熟而種子尚未脫落前,進行采種。採回後將聚合果晾乾,使聚合果在數天後開裂露出鮮紅色種子。取出種子置於冷水中軟化外種皮1-3天。待外種皮軟化後,即用草木灰或細沙擦除外種皮,並用中性肥皂水洗去殘留物質,陰乾後,隨即播在沙質土或腐殖質土中。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大葉木蘭是木蘭型植物中較原始的樹種,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和演化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好,耐腐,耐水濕,是體育器材、文具、傢俱及細木工等優良用材;葉大而濃綠,花大而芳香,適合用作熱帶城鄉庭園觀賞綠化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