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竹子 B.qingchengshanensis Keng f. et Yi 禾本科 巴山木竹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飽竹子

飽竹子
  • 學名:
  • B.qingchengshanensis Keng f. et Yi
  • 分類:
  • 常綠喬木
  • 科:
  • 禾本科
  • 屬:
  • 巴山木竹屬
  • 生態性狀:
  • 耐陰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其它

飽竹子

分布地區

產四川邛崍、灌縣。

形態特征

竹鞭節間長1—3.5厘米.直徑4—7毫米,實心或中空微小,節處不隆起,節下方具一圈灰黃色蠟粉環,每節僅生2或3根。竿高24米,直徑3—7(10)毫米,基部l 或2節有時可生出支柱根;節間長40—45(56)厘米,但竿基部的長15—20厘米,圓筒形或在有分枝的一側略扁平,或竿梢諸節間之下部具1或2縱脊和2或3溝槽,暗綠色,無毛,節下方具有寬為7—10毫米的灰黃色蚶粉環,實心或幾實心;籜環隆起,幼時密被向下的棕黑色小刺毛,有時還具籜鞘基部殘留物;竿環稍隆起,無毛,打光洋;節內長3—5毫米,亦無毛而有光澤。竿芽卵形或氏卵形,灰白色,邊緣密生小纖毛。竿每節簇生(3)5—12枝,主枝不明顯,各枝均直立或上舉,基部貝占竿而生,無毛,各在節間下方具一圈灰黃色蠟粉環。竿籜幼時墨綠或紫綠色;籜鞘宿存或遲落,厚革質乃至軟骨質,較堅脆,三角形兼橢圓形,背面除上半部和近邊緣外,均密被棕黑色小刺毛,縱肋明顯,小橫脈不發達,內面光亮無毛,邊緣在上方密生黃褐色細纖毛;籜舌截形或作凸弧形,高不及1毫米,紫色或暗紫色,無毛,但上緣生短纖毛;籜耳無,但在籜鞘兩肩起初可具長為3—4毫米淡綠色而易落的繸毛3—5條;籜片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直立或偶可外翻,宿存,暗綠色,背面無毛,腹面在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縱脈尚明顯,邊緣常內卷,具細鋸齒。末級小枝具l一3葉,葉鞘長6—19厘米,綠色或有時帶紫色,無毛,縱肋及小橫脈均頗明顯,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早落,橢圓形,綠色,邊緣密生灰色或黃灰色絹曲繼毛,後者長4—5毫米;葉舌截形,高約l毫米,淡綠色,無毛,但幼時在其上緣密生長為1—2毫米的灰色繼毛;葉片長披針形,長22—32厘米,寬2.4— 3.8厘米,硬紙質,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次脈6—8對,小橫脈清晰,葉緣具小鋸齒而略粗糙;葉柄長3—4毫米,無毛,體扁。圓錐花序長6—10厘米,由5—15枚小穗構成;小穗柄長2—12毫米,密被灰白色細硬毛,體微扁,在其著生處具l小型苞片,後者的邊緣密生長纖毛,但在花序上方則此苞片退化,僅以毛茸替代之;小穗含6—14朵小花,綠色或有時為紫綠色,形細長,長(1.5)6—8厘米;小穗軸節間體扁,長3—5毫米,寬約1毫米,密被灰白色細硬毛,上方還被有白粉,頂端折斷處的邊緣密生灰色纖毛;穎紙質,表面在上方被有灰白色細硬毛,先端作芒針狀銳尖頭,邊緣密生纖毛,第一穎卵形,長2—3毫米,寬約2毫米,具不明顯的3—5脈,第二穎寬卵形,長 6—7毫米,寬約3毫米,具9脈;外稃長卵形,長7—12毫米,寬3—4毫米,紙質,具 9——ll脈,表面在上方生細硬毛,先端亦作芒針狀銳尖頭,邊緣的上方生纖毛;內稃紙質,長5—8毫米,表面在上方被微毛,背部在脊上生纖毛,2脊相距約l—1.5毫米,脊間具2或3脈,脊外兩側各具2脈,先端具2裂齒,邊緣生纖毛;鱗被菱狀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l毫米,膜質透叫,紫紅色,邊緣密生纖毛;花藥紫色,長4—5毫米,粗約1毫米,先端無毛,基部作箭鏃形;子房橢圓形,長約1毫米,光滑無毛,花柱1,長約1毫米,柱頭2,白色,長2—3毫米,帚刷狀。穎果橢圓形,長7一8毫米,徑粗2—2.5毫米,微弧彎,褐色,光亮無毛,先端尖,腹溝縱長。筍期4月,花期4月,果熟期約在5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地紫色土或黃壤中,海拔800—l150米,混生闊葉林下。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竿可制毛筆桿和算盤的橋子,亦可庭園栽培供觀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常綠喬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