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楓荷
分布地區
分佈於江西南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廣東(海南島在內)。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約17米,胸徑達60厘米,樹皮灰色,稍粗糙;芽體長卵形,略有短柔毛;當年枝千後暗褐色,無毛;老枝灰色,有皮孔。葉簇生於枝頂,革質,異型,不分裂的葉片卵狀橢圓形,長813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漸尖,尾部長11.5厘米;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稍不等側,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淺綠色,無毛,或為掌狀3裂,中央裂片長35厘米,兩側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時為單側叉狀分裂;邊緣有具腺鋸齒;掌狀脈3條,兩側的較纖細,在不分裂的葉上常離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脈還有側二脈45對,與網狀小脈在上面很明顯,在下面突起,葉柄長34厘米,較粗壯,上部槽,無毛。雄花的短穗狀花序常數個排成總狀,長6厘米,花被金缺,雄蕊多數,花絲極短,花藥先端凹人,長1.2毫米。雌花的頭狀花序單生,萼齒針形,長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長68毫米,先端捲曲,有柔毛,花序柄長4.5厘米,無毛。頭狀果序直徑2.5厘米,有蒴果2228個,宿存萼齒比花柱短。
生長習性
產地多屬亞熱帶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熱帶,分佈點的年均溫在18℃以上,極端低溫可達5℃,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半楓荷喜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如貴陽黔靈山為典型的酸性黃壤,三都、荔波、榕江、赤水等地的半楓荷生長在PH值為56的酸性紅黃壤或紫色土地上。花期23月,果實秋季成熟。楓荷為中性樹種,幼年期較耐蔭;天然更新力差,萌生能力也較弱,在貴州多散生於海拔70012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常與蕈樹、絲栗栲、楓香、楊梅、細枝柃、油茶、馬尾松、杉木疏林中。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