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分布地區
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野生的多見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闊葉林中。分佈於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 在湖南東安縣,當地林業部門發現一片保護完好的楠木林,楠木樹齡據傳大都在500歲以上,十分珍貴。 東安縣這片楠木林共有128棵細葉楨楠,參天大樹聚集生長在一條小溪旁,大都要兩人以上才能合抱。其中一棵最大的胸徑達1.2米左右,高逾30米。楠木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生長速度非常慢,當地老人說,這些楠木的年齡大都在500歲以上。目前,當地林業部門已對這片楠木群進行掛牌保護,且專門成立了春華珍貴植物專業合作社,憑借這片楠木林的種子資源,依靠多年的國有林場的技術人員,進行楠木的育苗和培植。春華珍貴植物專業合作社根據它的生物學特性,選擇立地條件適宜楠木生長的山場,建立楠木造林試驗基地580畝,在試驗基地內設立固定標準樣地,調查楠木不同地點、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分析不同試驗地的溫度、濕度、光照、坡度、坡向、坡位以及土壤肥力等條件對楠木生長的影響,探索楠木不同栽培新模式、新技術,研究楠木生長動態及規律變化。
形態特征
楠木(學名: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大喬木,高達30餘米,樹幹通直。芽鱗被灰黃色貼伏長毛。小枝通常較細,有稜或近於圓柱形,被灰黃色或灰褐色長柔毛或短柔毛。葉革質,橢圓形,少為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1(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尖頭直或呈鐮狀,基部楔形,最末端鈍或尖,上面光亮無毛或沿中脈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脈上被長柔毛,中脈在上面下陷成溝,下面明顯突起,側脈每邊8-13條,斜伸,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近邊緣網結,並漸消失,橫脈在下面略明顯或不明顯,小脈幾乎看不見,不與橫脈構成網格狀或很少呈模糊的小網格狀;葉柄細,長1-2.2厘米,被毛。聚傘狀圓錐花序十分開展,被毛,長(6) 7.5-12厘米,纖細,在中部以上分枝,最下部分枝通常長2.5-4厘米,每傘形花序有花 3-6朵,一般為5朵;花中等大,長3-4毫米,花梗與花等長;花被片近等大,長3-3.5 毫米,寬2-2.5毫米,外輪卵形,內輪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兩面被灰黃色長或短柔毛,內面較密;第一、二輪花絲長約2毫米,第三輪長2.3毫米,均被毛,第三輪花絲基部的腺體無柄,退化雄蕊三角形,具柄,被毛;子房球形,無毛或上半部與花柱被疏柔毛,柱頭盤狀。果橢圓形,長1.1-1.4厘米,直徑6-7毫米;果梗微增粗;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質、緊貼,兩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楠木,耐蔭樹種,適生於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別是在山谷、山窪、陰坡下部及河邊台地,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質土壤上,生長尤佳。深根性樹種,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能耐間歇性的短期水浸。壽命長,病蟲害少,能生長成大徑材。 在幼年期,頂芽發達,頂端優勢明顯,主幹端直茁壯,側枝較細短,冠層厚而密,整個樹冠呈尖塔形。及至壯年期,隨著高生長的減慢,側枝的擴展,樹冠變為鍾形,但冠層仍較厚。幼樹的頂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長慢,夏梢和秋梢生長快。特別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頂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長達1.5—2.0厘米,為全年生長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長高峰,但不如前者快,兩次高峰的生長量,佔全年高生長總量的70%以上。胸徑生長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長量佔全年總生長量的70—90%。
栽培繁育
主要病蟲害
1、蛀梢象鼻蟲.2、灰毛金花蟲
園林用途
其他
楠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中國的特產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