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萼
分布地區
產江蘇(南部)、安徽、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雲南(賓川、大理)、四川、湖北、湖南和陝西(秦嶺以南)。生於林下、草坡或路旁,海拔500-2400米。分佈於河北、陝西、華東、中南、西南各省;日本也有分佈。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達2厘米,常直生;鬚根被綿毛。葉基生,多數,葉柄長10—20厘米,槽狀,寬7厘米。葉面亮綠色,背面稍淡,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驟狹漸尖,基部楔形或淺心形但下延,長12—19厘米,寬5—13厘米,中肋和側脈在上表面下凹,背面隆起,側脈6—8對,弧形,其間橫脈細密。花葶直立,高達1米,粗3—4毫米,綠色,圓柱形,中下部有一苞片,苞片淡綠色,基部半抱莖,上部披針形,長5厘米,寬1.2厘米。花10—17朵,排成長約30厘米的總狀花序。花梗青紫色,長1.5—1厘米,向花序近一側平伸,果期下彎,基部苞片1,卵形,淡綠帶青紫色,膜質,在花序中部的長1.2厘米,寬約1厘米,向上的較短小,下部的漸長大;花被淡青紫色,花被管下部筒狀,長2—2.5厘米,粗約4毫米,等粗,向上驟然擴張為鍾狀,長約1.8厘米,粗2.2厘米;裂片6,卵狀三角形,直伸,長1.8厘米,寬1.2厘米;雄蕊6,花絲白色,比花被長,長達6厘米,著生於花被管基部,不貼生,其上部均排於花冠下方,先端1.3厘米上彎;子房上位,淡綠白色,圓柱形,具3稜3槽,長7毫米,粗2.5毫米,花柱白色,長5.5厘米,上部懸於雄蕊群之下然後上彎,柱頭小,頂部具3條淺槽,有乳凸。蒴果黃綠色,下垂,三稜狀圓柱形,長3.5厘米,粗6—7毫米,先端具短喙。從頂部室背開裂,種子黑色,扁長圓形,長約4毫米,種翅在上方伸長7—8毫米,寬3—4毫米。 花期6—7月,果9—10月開裂。
生長習性
在北亞熱帶主要生長於海拔800m以上的自然土壤上,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蔭,抗寒性強,分櫱力中等,土壤選擇性差,在湖北宜昌主要分佈於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和林緣。陰性植物,喜溫暖濕潤環境,較耐寒,入冬後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喜陰,忌陽光長期直射,分櫱力和耐寒力極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的土質均能良好地生長。4月上、中旬返青,9月下旬至10月初進入枯萎期,年生長175—185天。分佈於中國的華東、西南等地區,東北南部地區有少量分佈。
栽培繁育
首先將栽培地翻耕,深度15—20厘米,除淨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後施入適量充分腐熟的廄肥於地表,再耙細、耙平。移栽時每穴5—8株,想辦法距10—15厘米、行距15厘米,澆透水,隔2—3天再澆一次。實踐證明:春、秋時節移栽效果最好,夏季移栽次之。紫萼玉簪移栽後極易成活,見效快,移栽3—4年數量可增加1—2倍;因此,具有投入少、回報高的優勢。可以粗放式管理。 由於紫萼具有較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因此,既可盆栽,又可地栽。(1)盆栽:主要用於家庭、庭院、公共場所等。(2)地栽:客觀規律、小區、公園、綠化林下空地等。
主要病蟲害
(1)白絹病:主要是植株間過於密集、雨季積水時間過長造成的。病株根頸表皮呈褐色水漬狀,長有月色菌絲,最後形成白色菌絲層,狀如白色絲絹,導致葉柄基部腐爛、倒伏。藥物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25%克枯星300—400倍液澆灌基部。(2)炭疽病:多雨時節排水不暢、濕度過大造成。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花梗,植株長有圓形或近圓形現斑,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藥物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噴施。
園林用途
本種葉片墨綠色,花瓣紫色,園藝品種很多,有花邊紫萼或花葉紫萼,適宜配植於花壇、花鏡和岩石園,可成片種植在林下、建築物背陰處或其他裸露的蔽蔭處,也可盆栽供室內觀賞。
主要功能
有治療胃痛、跌打損傷、蛇咬傷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