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臼
分布地區
浙江是桕油的重要產地。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8-15公尺,因烏臼鳥喜食其子而獲名。原產中國大陸,樹皮灰褐色,具淺縱裂。葉互生、菱形全綠、葉柄頂端具一對腺體。11-12月葉色轉紅、黃,2-3月落葉。3月萌發新芽。葉片有毒,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4-7月開花,雌雄同株、單性花,總狀花序。蒴果扁球形,有三溝,9-11月成熟。 宋代烏桕樹已有人工栽培。辛棄疾,臨江仙,第1959頁第5首:「手種門前烏桕樹,而今千尺蒼蒼。田園只是舊耕桑。杯盤風月夜,簫鼓子孫忙。七十五年無事客,不妨兩鬢如霜。綠窗地調紅妝。更從今日醉,三萬六千場。」
生長習性
栽培繁育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主要功能
種子外有一層蠟,種仁含油20%臼蠟和臼油為主要的化工原料,可制蠟燭、肥皂,油漆等等。唯有毒不能食用。材質堅韌緻密,可供雕刻、傢俱等。花含花蜜為蜜源植物。 烏臼是一種油料樹種,種殼外層的白穰,可製成臼脂(皮油),徐光啟書中稱為「白油」,種仁可搾取青油,現皆為工業用油,宋代已開始了桕油的使用。宋莊綽的《雞肋編》提到的各地油類時提到。如河東(今山西)的大麻油、陝西的杏仁、紅藍花子、蔓菁子油,山東的蒼耳子油、江湖的桐油,還有旁毗子油、廣南和浙江處州、婺州的烏桕子油,穎州的魚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