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苞大丁草 / Gerbera delavayi Franch. 菊科 大丁草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鉤苞大丁草

鉤苞大丁草 /
  • 別名:
  • /
  • 學名:
  • Gerbera delavayi Franch.
  • 分類:
  • 常綠喬木
  • 科:
  • 菊科
  • 屬:
  • 大丁草屬
  • 生態性狀:
  • 耐陰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其它

鉤苞大丁草

分布地區

產於雲南(思茅、元江、硯山、澄江、昆明、尋甸、祿勸、武定、景東、洱源及麗江)和四川南部(木裡、雅礱江)。生於曠地、荒坡或林邊草叢中,海拔1800—3200米。越南北部也有。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直或斜升,常為枯殘的葉鞘所圍裹,多少被白色絨毛,具粗肥而長的鬚根。葉基生,葉片厚,革質,干後變黑色,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6厘米,寬3—6厘米,頂端鈍或稀有短尖,基部截平或近心形,邊緣淺波狀或不同深度的凹人而具圓齒,齒端常有倒向的小尖頭,上面很快變無毛,但密被有光澤的銀灰色小腺點(放大鏡下始見),下面除葉脈外,厚被白色綿毛;中脈粗壯,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纖細,5—8對,離緣彎拱連接,網脈僅於上面略明顯;葉柄上部具狹翅,基部具鞘,長3—7厘米,多少被蛛絲狀綿毛。花葶數個叢生或有時單生,豎挺,長10—30厘米,被蛛絲狀綿毛;苞葉在花葶下部的疏生,但近頂部的密生,線狀鑽形,長8—15毫米,基部寬不超過1毫米。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直徑2—3.5厘米;總苞基部狹,陀螺狀鍾形,略短於舌狀花冠;總苞片4—5層,頂端和上部邊緣帶紫紅色,外層小,卵狀鑽形,長6—7毫米,寬1—1.2毫米,內層卵形,頂端漸尖,最內層披針形,頂端短尖,長和寬約為外層的3倍;花托平坦,無毛,直徑4—6毫米;雌花花冠舌狀,淡紅色,舌片長圓形至狹橢圓形,長13—14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具3—4細齒,簷部內2裂片絲狀,捲曲,長約8毫米,花冠管短於舌片;退化雄蕊4—5枚,花藥離生,線形,基部無尾。兩性花花冠管狀二唇形,長約15毫米,外唇大,頂端具3小齒,內唇2深裂,裂片長3—4毫米,花冠管向下稍漸狹,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藥伸出於花冠之外,基部具長尖尾;雌花和兩性花的花柱分枝均短,內側略扁,頂端鈍,長約1.5毫米。未成熟瘦果圓柱形,具不明顯的6縱稜,長3—3.5毫米,密被白色柔毛。冠毛粗糙,剛毛狀,干時變黃白色,長10—13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長習性

暫無信息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常綠喬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