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卵葉野木瓜
分布地區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香港、江西、湖南、四川。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形態特征
木質籐本,全體無毛。莖和枝纖細,有線紋。掌狀復葉有小葉35(6)片;葉柄纖細,長26(8)厘米;小葉薄革質,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通常倒卵形,有時為長圓形、闊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側生小葉有時略偏斜,長3.56(11)厘米,寬1.53(6)厘米,先端圓,有時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邊緣略背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白綠色;側脈每邊47條,基部一對側脈斜上舉,葉脈在兩面不明顯或在上面微凹入,下面略凸起;小葉柄長820(30)毫米。總狀花序23個簇生於葉腋,比葉短,長約45厘米,少花;總花梗和花梗均纖細;小苞片小,早落;花雌雄同株,白帶淡黃色。雄花:外輪萼片卵狀披針形,長910毫米,寬3.54毫米,先端漸尖,邊緣稍內卷,內輪萼片線狀披針形,寬不及1毫米;無花瓣;雄蕊長3.54毫米,花絲合生幾達頂部成為長約2毫米的花絲管,花藥分離,藥隔稍突出成微小的凸頭;退化心皮極小,藏於花絲管內。雌花:萼片和雄花的相似;心皮3;柱頭小,頭狀;退化雄蕊6枚,鱗片狀,長不及0.5毫米。果橢圓形或卵形,長45厘米,干時褐黑色,果皮外面密佈小疣點;種子卵形腎形至近三角形,略扁平,長810毫米,寬56毫米,種皮褐黑色,有光澤。花期24月,果期911月。 陳謙海(貴州植物誌2: 150. 1985)記載:A. Rehder於1936年重新審定Akebia cavaleriei l. evl.的模式標本(J. Cavalerie 955),認為它應屬於倒卵葉野木瓜S. obovata Hemal.,但據陳解剖在Akebia cavaleriei Levl. 模式產地平伐所採的標本,觀察到雄花的6條雄蕊花絲僅在基部合生,上部分離。這與S. obovata Hemsl. 的原始描述「雄蕊花絲幾完全合生」不相符。吳印禪於1936年根據廣西標本(羅香,古陳,辛樹幟8948)發表S. leucantha Diels ex Y. C. Wu,其雄蕊花絲正是上部分離,下部合生,而且在外形上,它與S. obovata Hemsl.頗為近似。此外,S. leucantha分佈於黔東南和東北的叢江、榕江、江口、印江等地,與平伐相距不遠,由此我們推想A. Rehder是否可能將應為S. leucantha的標本誤認為S. obovatao由於未見到Akebia cavaleriei Levl. 的模式標本J. Cavalerie 955,只能將以上情況暫志於此,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0800米的山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