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蒿 山艾、白蒿、大白蒿、臭蒿子、大頭蒿、苦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菊科 蒿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大籽蒿

大籽蒿 山艾、白蒿、大白蒿、臭蒿子、大頭蒿、苦蒿、
  • 別名:
  • 山艾、白蒿、大白蒿、臭蒿子、大頭蒿、苦蒿、
  • 學名:
  •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 分類:
  • 常綠喬木
  • 科:
  • 菊科
  • 屬:
  • 蒿屬
  • 生態性狀:
  • 耐陰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其它

大籽蒿

分布地區

廣佈於溫帶或亞熱帶高山地區。我國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至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省區有分佈,山東、江蘇等省有栽培;東北、華北、西北省區分佈在海拔5002 200米地區,西南省區最高分佈到海拔4 200 米地區,多生於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原、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朝鮮(北部)、日本(北部)、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及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及歐洲部分)等都有。

形態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直立,高50150厘米,細,有時略粗,稀下部稍木質化,基部直徑可達2厘米,縱稜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寬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為深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則的羽狀全裂或深裂,基部側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寬11.5(2)毫米,有時小裂片邊緣有缺齒,先端鈍或漸尖,葉柄長(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托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頭狀花序大,多數,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近等長,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長橢圓形,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層,2030朵,花冠狹圓錐狀,簷部具(2)34裂齒,花柱線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藥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開,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生長習性

最高分佈到海拔4 5010米地區。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常綠喬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