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分布地區
產我國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日本亦有分佈。
形態特征
株高3570厘米,具橫生、分枝的根莖;葉片通常25片,葉片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厘米,寬47厘米,兩端漸尖,頂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背被短柔毛,近無柄至具長達2厘米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厘米,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棒狀,長11.2厘米,被短柔毛,頂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厘米,被小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厘米,外被絨毛,後方的一枚兜狀;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毫米;唇瓣卵形,寬約6毫米,白色而具紅色脈紋,頂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厘米;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厘米,被短柔毛,熟時橙紅色,頂有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毫米,逕約3毫米,有樟腦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種子含黃酮類化合物:山薑黃酮醇(Izalpinin C16H1205)、山姜二氫黃酮醇 (Alpinone, C16H1405)及其乙酸酯 (Alpinone3acetate, C16H1605)、鼠李黃酮 (Rhamnocitrin, C18H1206 為3,5,4』一三羥基7甲氧基黃酮)、台灣山薑黃酮(Kumatahenin C17H1406 為5,4』二羥基3, 7一二甲氧基黃酮),並含揮發油約0.8%。油中主要成分為按油精(Cineole)約50%、樟腦、萜類及棕櫚酸(Palmitic acid)等。
生長習性
生於林下蔭濕處。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果實供藥用,為芳香性健胃藥,治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噫氣,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報道以本品代砂仁用的。根莖性溫,味辛,能理氣止痛,祛濕,消腫,活血通絡,治風濕性關節炎,胃氣痛,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