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小檗
分布地區
產於內蒙古、東北、新疆、河北、山西。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也有分佈。
形態特征
內蒙古植物誌 2: 579, 圖版236, 10, 1990.——B. borealisinensis Nakai in Journ. Jap. Bot. 15: 528, 1939. syn. nov. 落葉灌木,高0.51米。老枝暗灰色,無毛,幼枝被微柔毛,具條稜,帶紅褐色;莖刺357分叉,細弱,長311毫米,有時刺基部增寬略呈葉狀。葉紙質,倒卵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5厘米,寬58毫米,先端圓鈍,具刺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背面淡黃綠色,不被白粉,兩面中脈、側脈和網脈明顯隆起,側脈45對,斜上至近葉緣聯結,葉緣有時略呈波狀,每邊具47硬直刺狀牙齒;葉柄長35毫米。花單生;花梗長712毫米,無毛;萼片2輪,外萼片長圓狀卵形,長約4毫米,寬2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2.5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淺缺裂,基部具2枚分離的腺體;雄蕊長2.53毫米,藥隔先端平截;胚珠58枚。漿果倒卵形,紅色,長79毫米,直徑67毫米,頂端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89月。 興安小檗Berberis xinganensis G. H. Liu et S. Q. Zhou(內蒙古植物誌第二版2: 579,1990)僅萼片較長(外萼片長6.57毫米,內萼片長66.5毫米),腺體基部靠合,與本種有異。但是否屬本種種內變異,有待研究。
生長習性
生於高山碎石坡、陡峭山坡、荒漠地區、林下。海拔14503000米。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根皮和莖皮入蒙藥。有清熱、解毒、止瀉、止血、明目之功效。主治痛風、麻風、皮膚瘙癢、吐血、毒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