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鱗毛蕨 Dryopteris panda (C. B. Clarke.) Christ 鱗毛蕨科 鱗毛蕨屬

花草树木植物百科查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大果鱗毛蕨

大果鱗毛蕨
  • 學名:
  • Dryopteris panda (C. B. Clarke.) Christ
  • 分類:
  • 常綠喬木
  • 科:
  • 鱗毛蕨科
  • 屬:
  • 鱗毛蕨屬
  • 生態性狀:
  • 耐陰植物
  • 觀賞性分類:
  • 其它

大果鱗毛蕨

分布地區

甘肅,四川西南部,貴州,雲南(西部,西北部,東北部),西藏,尼泊爾,印度。

形態特征

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臥或斜升,被褐棕色卵圓形鱗片。葉近生或簇生; 葉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基部貼生褐棕色、褐色卵圓形鱗片,向上近光滑,或偶具貼生卵圓形,膜質鱗片,葉片卵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050厘米,中部寬2025厘米,先端羽狀漸尖,基部不變狹。一回羽狀; 羽片1218對。以闊間隔分開,斜展,披針形,長69 (14) 厘米,寬2 (4) 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常為寬楔形,具短柄,葉片下部幾對羽片基部常變寬,羽狀半裂或深裂; 裂片1015對斜展,近長方形,圓頭或平截,具三角狀鋸齒,兩側邊全緣或缺刻狀,葉片最基部一對羽片羽軸下側的裂片常較上側的為長。葉紙質,干後黃綠色或綠色,兩面光滑,羽軸基部和葉軸偶被棕褐色,披針形鱗片。葉脈羽狀,單一或二叉,上面略顯,下面凸起顯著。孢子囊群大,形,生於羽軸兩側,常排成不整齊的一行,或在裂片上尤其是羽片基部的裂片上23對,靠近羽軸和中肋,囊群蓋圓腎形,質厚,棕色,具白色膜質狹邊。 1913年Brause以Maire采自雲南東北部馬洪 (Ma Hong) 的3018號標本為模式,發表了新種Polystichum bonatianum=D. bonatianum,1938年秦仁昌將其併入本種的同時,又根據俞德浚采自四川Lepo (可能是雷波) 3750號標本發表了新種D. yui,而他在描述D. panda也引證了同號標本。 FraserJenkins (1989) 認為D. bonatianum是一好種,並將D. yui Ching做為其同物異名。認為與D. panda的區別是寬而薄的葉片,大和更靠近羽軸的孢子囊群和更為寬和方形的裂片。我們查了采自以上兩種模式產地的標本,很難區別,因此,在《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一書中已予以合併。

生長習性

暫無信息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常綠喬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