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椏
分布地區
產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形態特征
小灌木,高(0.3 )0.51(1.2)米;根莖木質,有長纖維狀鬚根。莖直立,多數,基部近圓柱形,灰褐色或褐色,無毛,皮層縱向剝落,上部多分枝,分枝具花序,莖上部及分枝均四稜形,具條紋,褐色或帶紫紅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極密被絨毛,帶紫紅色。莖葉對生,卵圓形或菱狀卵圓形,長26厘米,寬1.33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後一情況頂端一齒較長,基部寬楔形,驟然漸狹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圓齒狀鋸齒,齒尖具胼胝體,膜質至堅紙質,上面欖綠色,疏被小疏柔毛及腺點,有時近無毛,下面淡綠色,密被灰白色短絨毛至近無毛,側脈34對,兩面十分明顯,脈紋常帶紫紅色;葉柄連具翅假柄在內長13.5厘米,向莖、枝頂部漸變短。聚傘花序35花,最下部者有時多至7花,具長25毫米的總梗,在莖及分枝頂上排列成長615厘米狹圓錐花序,總梗與長25毫米的花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但常帶紫紅色;苞葉菱形或菱狀卵圓形至披針形,向上漸變小,在圓錐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於聚傘花序,在上部者則往往短於聚傘花序很多,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疏齒至近全緣,具短柄至近無柄,小苞片鑽狀線形或線形,長達1.5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鍾形,長2.53毫米,外密被灰色微柔毛及腺點,明顯帶紫紅色,內面無毛,10脈,萼齒5,微呈3/2式二唇形,齒均卵圓狀三角形,近鈍尖,約占花萼長之半,上唇3齒,中齒略小,下唇2齒稍大而平伸,果時花萼增大,管狀鍾形,略彎曲,長45毫米,脈紋明顯。花冠長約7毫米,有時達12毫米,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變小,長僅5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冠筒長3.55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突起,至喉部直徑22.5毫米,冠簷二唇形,上唇長2.54毫米,外反,先端具4圓齒,下唇寬卵圓形,長3.57毫米,內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時雄蕊退化而內藏,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絲狀,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狀。小堅果倒卵狀三稜形,長1.3毫米,淡褐色,無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灌木叢、林地、礫石地及路邊等向陽處,海拔1002800米。模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暫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