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
分布地區
原產我國,黃河至長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佈。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國栽培,1928年由法國引至美國。模式標本采自美國。
形態特征
竿高615米,直徑410厘米,幼時無毛,微被白粉,綠色,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豬皮狀小凹穴或白色晶體狀小點;中部節間長204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於不分枝的各節上不明顯;籜環微隆起。籜鞘背面呈乳黃色或綠黃褐色又多少帶灰色,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圓形的斑點及斑塊;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末級小枝有25葉;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613厘米,寬1.12.2厘米。花枝未見。筍期5月中旬。根據我們對生活竹叢觀察,本種的非正常出筍期所發的筍,其籜鞘上常無斑點而呈綠色,被柔毛,在鞘的底部柔毛尤為明顯,並可有籜耳及鞘口繸毛。因此,這類標本常易誤定為不同的種名,如黃鞍竹Phyllostachys chlorina Wen及黃蠟竹P. villosa Wen等。根據生物學的觀點,本栽培型應為原型,但因其命名晚於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A. et C. Riv.故只能作為金竹下的栽培型處理。
生長習性
金竹喜溫涼氣候,在滇中地區主要分佈在海拔1600~2100m的壩區和半山區。
栽培繁育
暫無信息
主要病蟲害
園林用途
竿可作小型建築用材和各種農具柄;筍供食用,惟味微苦。